“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这是宋代苏轼的《浣溪沙·荷花》,抒发了一种夏日赏荷的优美意境:四面垂柳围绕着十里香荷。请问哪里莲花最多?画楼南畔,夕阳西落。天气乍一变凉,给人们带来了秋的寂寞。萧索的光阴,需用美酒打发、消磨。暂且来此花丛,细听吹笙唱歌。
荷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不仅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而且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既可广植湖泊,又能盆栽瓶插,极具观赏价值。荷花,这朵出淤泥而不染的水中君子,因其花色娇美,芳香四溢,颇受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而宋词里的荷花,更是别有情调,那风华满院的风采,那凄凉遗荷的惆怅,那清新醇厚的婉转,无不给人美的享受。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欧阳修的《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看,西湖的荷花成了夏日最美的盛景:荷花盛开后的西湖风光艳丽,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绿叶随船而来。驶进荷花深处,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傍晚下起了朦胧微雨,在一片笙歌中,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炎炎的夏日,欣赏一阵雨后的荷花,再吃上一口凉爽的瓜果,那是多么的惬意啊。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小池塘中,风中的水草烈烈有声,雨后的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弥漫整个庭院。这时候,又享用着投放在井里用冷水镇的李子和瓜,像冰雪一样清凉舒爽!躺在竹制的方床上,谁还有心思去拿针线做女工呢?只想美美睡一个午觉啊!
用荷花瓣儿盛酒畅饮的情景,不知是何等滋味。葛立方的《卜算子·席间再作》:“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红嫩的荷花婷婷袅袅,不攀不附地长满芦苇的岸边。一阵西风吹来,泛起淡淡轻烟,又落下稀稀疏疏的雨滴。饮酒后随意的放好酒杯,细细品赏这如盈盈少女一般的荷花。片片荷花瓣儿,像少女身上的红衣,用这花瓣儿来盛酒,把那仙酒的滋味,细细地品一品。
荷花盛开,让人触景生情,怀念故土。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风生杜若洲,日暮垂杨浦。行到田田乱叶边,不见凌波女。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盛夏之日,捧一部古籍,赏读古代词人笔下的荷韵,用心体会那种高洁、清雅、脱俗、隽永的意境,是何其妙哉。(魏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