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网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温艳平 文/图)炎炎夏日,走进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蔬菜大棚,高彦学正在仔细查看原原种马铃薯种薯长势情况。“再有10天左右就能挖了,后续通过晾晒、分选、人工挑拣等环节,这些原原种将会储存入库,来年春耕时售出。”高彦学说。
“原原种”又被称作马铃薯种子的种子,是用脱毒的试管苗产生的种薯,原原种种到地里收获的叫马铃薯原种,种下原种,收获的才是卖向市场的商品马铃薯。一个鹌鹑蛋大小的土豆,少则能卖到8毛钱,多则能卖到一块钱,把“土蛋蛋”变成了“金蛋蛋”,中寨村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长势良好的原原种。
2022年,在界石铺镇政府的有力指导下,通过走访调研,破解地理和资源限制,租用李堡村2个蔬菜棚,试点培育繁殖马铃薯种薯原原种,通过种子销售的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我们村2022年从定西引进陇薯7号原原种,相比较传统的种子,原原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抗虫能力强的优势。今年长势良好,预计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同时,也能带动村民种植种薯,增收致富。”界石铺镇中寨村党支部书记高彦学介绍。
新种植的“原原种”苗。
据了解,界石铺镇正在申报实施马铃薯通风库建设项目,完成后才能申报马铃薯原种基地,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成马铃薯原种基地并取得马铃薯种子经营许可证,真正做到延链补链,提高农产品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今年以来,静宁县以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十万元、带动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聚焦全县“农村集体资产大清查管理大提升收入大提高”行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要素保障,实化推进举措,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二十种途径,接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