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网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雷乐天 司磊 文/图)“我养的牛主要是‘平凉红牛’和‘西蒙塔尔’,现在共有15头,这几年养牛的经济效益挺好的,我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党委、政府对我给予了大力支持,在镇干部的帮忙协调下,我贷到了15万元低息款,为下一步扩建牛棚奠定了基础。”盛夏时节,走进静宁县界石铺镇崔岔村村民杨顺院家的肉牛养殖场,两座标准化牛舍映入眼帘,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悠闲地吃着饲草。
牛正在吃草料。
为加快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静宁县紧紧围绕肉牛产业做文章,依托资源优势,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动能,推动肉牛养殖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升了肉牛产业发展层次和整体成效。
在群众散养牛基础良好的同时,界石铺镇还以供港肉牛标准化养殖及出口创汇基地为示范引领,积极探索先进模式,以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养殖为主,以点带面,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全镇牛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发展之道。现在该基地是静宁县远近闻名的养牛学习取经之地,吸引不少养殖户考察学习。
杨顺院给牛喂水。
“每年吸收部分村集体经济资金、各类固定资产以及土地入股到基地,为村集体进行分红;吸纳困难群众来务工,增加困难户家庭收入;带动农户订单种植饲草玉米,增加户内饲料种植收入,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全镇牛产业发展。”界石铺镇镇长陈兵兵介绍。
界石铺镇供港肉牛养殖基地。
今年以来,静宁县依托“归雁工程”平台,引进有市场、有销路的龙头企业来静宁投资兴业,共谋划出牛产业链项目10项,预计到2023年底全县千头养牛示范村达到75个、百头以上养牛专业合作社(规模场)达到60个,十头以上养牛大户达到1300户,规模化养牛企业(小区)达到152个,牛饲养量达到18.7万头,出栏7.5万头。在活牛外贸转型升级方面,界石铺第一批供港澳活牛自营出口配额902头,已完成供港出口肉牛402头,累计出口48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