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吃嫩头秋吃果”,转眼一晃,又到了食枸杞芽的好时节。
一俟春深,故园草木竞长,枸杞芽仿佛雨后春笋般纷纷钻出,尖尖地蹿向天空,灰绿色的梗泛着紫,娇嫩的叶子绿得发亮,清香淡淡,简直诱人极了。
在我的印象中,枸杞芽长势最为喜人的,要数老家菜园篱笆上的那一丛。为了让一家人吃上最鲜嫩的枸杞芽,父亲移栽野生枸杞作为篱笆,没想到仅几年工夫,竟长得蓬蓬勃勃。特别是雨霁天晴,打篱笆前走过,老远就看见一丛青绿,俨如一幅清丽的水彩画。
在春雨的作用下,前不久还是灰苍苍的枸杞丛,泛出一层嫩茸茸的青痕,蹿出灰绿泛紫的梗儿,缀着碧绿生青的嫩叶,水灵灵的,宛如雀舌。那青那绿,仍在向空中生长着,山空湖静中,似乎可以听见它们“滋滋”生长的声音。
这么一大丛野生的枸杞芽,不掐它几把,还真可惜。“嘎嘣——”,用拇指与食指拎住一拃长的丰腴娇羞的芽尖儿,轻轻往上一指,耳畔立即传来一声脆响,一棵枸杞芽儿就到手了。掐枸杞芽,其实跟采茶一个道理。伴随着茎叶上的宿雨簌簌而落,霎时,感觉有一缕微微的电流,酥麻麻地顺着指尖袭向了心尖。掐着掐着,就是满满的一大捧,清香的绿汁染了一手,用溪水将枸杞芽洗净,湿漉漉拎回家,交与母亲,正好烹调。
枸杞芽可凉拌、清炒。盛上一笊篱,搁滚水里焯一焯,捞将出来,堆在蓝花瓷盘,用油盐凉拌,抟成塔状,淋上麻油、香醋,食用时,用箸推倒,拌上一拌,当递入嘴中,细细品咂,有一丝淡淡的苦涩,但随之,被回味绵长的甜爽所代替,齿颊留香,食之难忘。
炒枸杞芽时,宜大火快炒。将油锅烧热,“嗤啦——”一声,将枸杞芽倾入锅里,一缕白烟腾起,当翻炒片刻,只见刚才蓬蓬松松的芽儿,缩为浅浅的色香味俱全的一堆碧绿,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油盐枸杞芽。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写道:贾探春、薛宝钗商议要吃油盐炒枸杞芽,“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给掌管伙房的柳嫂子,而柳嫂子笑答:“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弥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钱的去。这三二十钱的事,还预备得起。”由此可见,吃油盐枸杞芽在古时就很流行。
枸杞芽,可做汤,亦可煮粥。令我至今念念不忘的,是枸杞芽菜饼。将枸杞芽入盐稍渍,撒上适量面粉,搅拌均匀,待油烧热至六七成,一小团一小团揪入锅里煎炸,待两面焦黄时,即可出锅装盘。趁热,轻轻咬上一口,感觉松脆爽口,能品到新雨的味儿、泥土的气息、微风拂过篱笆的声音。
令人叫绝的是:掐断枸杞嫩芽头,并不影响枸杞生长,反而会从断处,生出更多的茎叶,长得更加葳蕤,到了秋天,会结出更多的宝石般的小红果。
回家后打那一条小径路过,仍能看见篱笆青青,时光仿佛并未走远,恍恍惚惚,透过无边的春烟,我仿佛看到当年的父母,还有当年的我——多希望,掐下一篮儿湿漉漉的枸杞芽儿,朝不远处的老屋袅袅炊烟走去,再归来仍是少年!(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