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护绿 增绿 用绿 活绿——我省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成效综述
2022-08-24 10:12:12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毛婧雯

甘肃农民网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毛婧雯

——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的“双林长”工作机制和全域覆盖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责任体系。

——整合各方管护力量,建立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管护责任。
——做大做强特色优质林果产业,推动陇东优质苹果,陇南核桃、花椒、油橄榄,河西及沿黄地区红枣、葡萄、枸杞等优势布局,促进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省政府新闻办8月23日召开的甘肃省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发布会上,省林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田葆华介绍了我省一年来在林草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年来,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底线性任务,统筹谋划,积极构建保障有力、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特别在“护绿”“增绿”“用绿”“活绿”上下功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甘肃省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发布会现场。毛婧雯摄

建机制成体系,护绿增绿得保障

“全省各地各单位均出台了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的‘双林长’工作机制和全域覆盖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责任体系。”田葆华说,“省级层面,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省级双总林长,2名省委常委、8名副省长任省级林长,高位推动林长制工作,使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责任由林草部门提升到党委政府,把管建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林长制改革新机制。”
据悉,目前我省设立各级林长62288名,其中省级总林长、林长12名,市级总林长、林长157名,县级总林长、林长1585名,乡级总林长、林长14283名,村级林长、副林长46251名。全省林长责任体系全面建立。
去年以来,我省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全省林长制工作会议,签发第1号和第2号总林长令,结合实际制定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林长制省级会议制度、督查制度、信息报送和公开制度、部门协作制度等5项制度,制定《甘肃省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全面推行林长制督查激励措施实施方案》,为林长制推行提供制度保障。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督查,强化部门协作,主动公开信息,全省设立林长制公示牌17493块,各项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
此外,全省争取专项资金5.58亿元,选聘生态护林员66339名、草原管护员15100名,整合各方管护力量,建立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管护责任。

提质量增效益,用绿活绿有水平

去年以来,我省完成植树造林533万亩、草原种草改良647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35万亩,超额完成造林任务。评选全省省级森林城市5个,省级森林小镇20个。
在“护绿”“增绿”的基础上,我省更注重“用绿”“活绿”,提升林草质量和效益,不断激发林草改革发展活力。
我省立足林草资源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特色优质林果产业,推动陇东优质苹果,陇南核桃、花椒、油橄榄,河西及沿黄地区红枣、葡萄、枸杞等产业优势布局,依托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新栽植核桃2.7万亩、花椒28.39万亩、油橄榄11.03万亩,完成提质增效138.71万亩,促进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同时,我省不断打造林草产业品牌,11家林业企业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1家;“康县核桃”“华亭核桃”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认证或公共区域品牌;武都、秦安花椒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资源资产,鼓励承包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林权,使林权向有能力、会经营的林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和林业龙头企业等适度集中,促进林业规模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田葆华说。目前全省已累计流转林地484.31万亩,实现林权流转金额6.84亿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00.51亿元;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3725个,认定登记家庭林场1302家,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极大地提升了林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村林业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