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陇东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平凉市静宁县、泾川县、灵台县,庆阳市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等)遭遇了自国庆节以来长达13天的持续性降雨天气,最大单日降雨量达40-60 mm,平凉、庆阳等市最大累积降水量140~230 mm,个别点可达250 mm以上。此轮异常天气正值中晚熟苹果品种(如秦脆、富士、维纳斯黄金等)的成熟与采收关键期,对果品上色、内在品质提升、果面光洁度、采收贮藏运输及后期销售构成了严峻挑战。果园泥泞、机械无法进地,果面水分饱和易诱发裂果、果锈和病菌侵染,采收窗口期严重受限,采后果实带水易腐烂等问题突出。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果农收益和产业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科学、实用的应对措施与方法,供果农参考。
一、抢抓时机,科学采收,降低田间损失
(一)精准研判,抢晴抢隙采收。高度关注未来一周天气变化,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期或预报中的连续晴天,集中人力物力,争分夺秒进行采收。优先采收低洼易积水、树冠郁闭通风差的果园;对于果皮较薄、易裂果的品种(如秦脆)和已接近完全成熟的果实,应列为优先采收对象。避免在降雨过程中或雨水未干透时采收。
(二)严控采收质量。即使时间紧迫,也要在田间进行初步分级。将裂果、病虫果、严重水锈果、落地果等明显次果直接剔除,单独存放处理(可用于果汁加工等),严禁混入商品果。禁止将表面带有明显水珠的果实直接装箱入库/入窖,是避免后期大量腐烂的关键。
二、优化采后处理,严防“带病入储”
(一)及时去除果面水分。采后果实应尽快转运至通风、干燥、阴凉的遮雨棚或预冷库内,摊开晾放。利用风机强制通风,加速果面水分蒸发。入库前果面必须完全干燥。人工辅助除湿,在条件允许且不损伤果面的前提下,可用干净、吸水性强的软布(如超细纤维布)轻轻蘸吸果面残留的大水滴,但不可用力擦拭以免擦伤表皮或破坏蜡质层。
(二)强化预冷环节。果实表面干燥后,应立即进行预冷处理,将果心温度尽快降至适宜的贮藏温度(富士等晚熟品种目标为0-2℃)。有冷库的合作社或企业应满负荷运行预冷间;没有冷库的农户,应选择夜间低温时段,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自然预冷。
(三)谨慎进行采后处理。在持续阴雨、果实生理状态不稳的情况下,建议暂停或极度审慎进行清洗和打蜡处理。若必须进行,务必确保:清洗水洁净且经过杀菌处理;清洗后果实必须彻底干燥;打蜡设备及蜡液质量过硬,确保均匀薄涂;优先考虑无处理直接入库:对于无严格清洗打蜡要求或销售渠道允许的,现阶段优先选择将干燥、完好的果实直接入库贮藏。
三、加强贮藏管理,严防腐烂损失
(一)严格库房管理。入库前务必对贮藏库(冷库、土窖等)进行彻底清扫、通风和消毒处理。
(二)温湿度精准控制。富士等品种稳定控制在0-2℃,避免温度波动过大;秦脆等对低温较敏感的品种可适当提高0.5-1℃。维持适宜湿度(90%-95%),避免过高湿度。加强库内通风换气,特别是入库初期,及时排除果实呼吸热和水汽。果箱之间留足通风道(建议20 cm以上),库内不同位置放置温度计监控实际温度。贮藏期间增加检查频次,发现腐烂果实立即挑出并妥善处理(深埋或焚烧)。
四、雨涝后果园恢复管理要点
(一)畅通排水,松土透气。雨停后立即疏通果园内及周边排水沟渠,排除积水。低洼地块必要时人工挖沟或用水泵抽排。待土壤湿度适宜时,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促进根系恢复活力。
(二)适度修剪,改善通风。秋冬季修剪时,可适当增加修剪量,重点疏除过密枝、交叉枝、病虫枝、下垂枝,改善树冠内膛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滋生环境。
(三)补充营养,恢复树势。结合秋季基肥施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补充树体因持续阴雨和结果消耗的营养。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中微量元素肥(如钙硼肥)1-2次,增强叶片功能,促进枝条成熟。
(四)严密防控病虫害。雨停后抓住晴好天气,全园细致喷布一次高效、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丙森锌、铜制剂等)进行预防。对于已发病的果园,需针对性使用治疗性药剂(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注意轮换用药。清除园内病果、落叶、烂枝,集中销毁,减少越冬病原。
五、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
(一)作业前清理田间通道杂物,排除积水,配备防雨装备,避免雨天滑倒或农具损伤。
(二)动态监测:持续关注天气变化与果实状态,若阴雨加剧或病害暴发,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 孙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