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抵制高额彩礼 推动移风易俗】渭源县大安乡:“一碗牛肉面”里的文明新风尚
2025-09-15 18:30:20 来源:甘肃农民网

随着总理事的一声吆喝,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被端上餐桌。在渭源县大安乡中庄村的白事现场,没有推杯换盏的喧嚣,亦不见铺张浪费的排场。一张张餐桌前,前来吊唁的村民正吃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一碗牛肉面办丧事,既节省了开支,又杜绝了浪费,更刹住了攀比之风。”办事村民范大叔的朴实话语,赢得周围村民频频点头认可。

dax91201.jpg

这简约而不失庄重的一幕,正是大安乡推行“厚养薄葬”以来的生动写照。从过去“三天流水席、五色彩扎棚”的奢华攀比之风,到如今“一碗牛肉面、半日尽哀思”的文明新风尚。这场深刻变革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乡村的价值观念,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杜家铺村,政策宣讲已经成为推行“厚养薄葬”“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杜家铺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王钦,用通俗易懂的方言,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将“厚养薄葬”的新理念娓娓道来。“我们聚焦‘关键少数’发力,邀请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四类人员’组建宣讲队伍,用村民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宣传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的益处。”王钦介绍。

这种将宣讲台延伸至田间地头、灶台炕边的创新做法,以柔性引导的方式,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村民心田,让孝善为本、节俭持家的道理跳出墙上标语的局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大安乡在依靠政策宣讲“软引导”的同时,同步强化“硬支撑”建设,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等举措,为“厚养薄葬”落地生根保驾护航。一方面,指导辖区10个行政村优化红白理事会人员构成,围绕“强队伍、提效能”的目标,重点吸纳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以及妇联主任、致富带头人加入,进一步强化理事会政策传导、联系村民的桥梁纽带功能。另一方面,指导各村将抵制厚葬薄养、反对铺张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以制度刚性约束不良风气。同时,定期组织“五老人员”“四类人员”召开座谈会,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建议,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提升队伍履职能力,动态优化工作举措,推动政策理念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dax91202.jpg

“化俗不易,贵在因民。破除旧俗的同时,我们着力培育文明新风,依托‘道德评议会’和‘道德银行’建设,将‘厚养薄葬’与积分奖励、文明评选等有机融合,构建长效激励体系。对践行文明办丧的农户给予积分奖励,并把践行厚养薄葬纳入‘文明家庭’‘好儿媳’‘道德之星’等评选的核心评价标准,以制度约束强化价值导向,推动群众从‘要我改’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我要改’的主动践行。”大安乡党委副书记常建伟介绍。

如今,“生前对老人多尽孝比大操大办更有意义”这一共识,正成为村民新的价值追求。从攀比炫富的宴席,到寄托哀思的一碗牛肉面;从大操大办繁琐的仪式,到文明节俭的精简流程,这场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的深刻变革,不仅减轻了村民负担,更净化了社会风气,让文明新风在乡村大地蓬勃兴起,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申鹏飞)

责任编辑:孙振杰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