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贾艺超、王晓彤 文/图
清晨的阳光刚倾洒在华亭市安口镇武村铺村的广袤田野,村东头的蘑菇种植大棚里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村民正忙着采摘新鲜的平菇、香菇,分拣、打包,每一个动作娴熟利落。
“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100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是啊,现在是暑假,孩子都在家,这里下工了刚好回家给孩子做饭。”在蘑菇棚里帮工的大姐们一边打包蘑菇一边交谈。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李让。近年来,李让种植蘑菇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菌棒制作、大棚管理到采摘分拣、包装运输,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心系乡亲的李让,首先想到的就是同村的邻里。
“我自己富起来不算啥,得带着街坊邻居一起过上好日子。”李让朴实的话语中,满是担当。他主动吸纳周边群众到大棚务工,为乡亲们打造了一个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如今,大棚里的务工人员大多是村里的妇女、老人和脱贫户。李让充分考虑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技能特点,合理安排分拣、打包、菌棒搬运、打水等工作。为了让大家迅速掌握工作要领,他还特意组织了技能培训,详细地为务工人员讲解蘑菇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渐渐地,蘑菇大棚摇身一变,成了村民稳定增收的“致富棚”。
村民正在制菌棒。
据了解,蘑菇种植基地每年可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个,累计带动20余名村民实现增收,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李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致富带头人的责任与担当,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谈及未来,李让信心满满,他表示,下一步将扩大种植规模,建设更多的蘑菇大棚,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乡亲们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一起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