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黄明龙 关改琴 高亮 文/图
初秋时节,崇信县的早熟苹果陆续进入采收季。8月13日,在木林乡野羊村的矮化密植示范园内,红思尼克、大卫嘎啦等早熟苹果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村民采摘早熟苹果。
“今年早熟苹果品相好、糖度高,162亩示范园预计产量80吨,产值超70万元。”甘肃建投木林园区生产主管王强强捧着刚采摘的苹果介绍。
在野羊村果园,村民李爱花一边麻利地分拣苹果,一边算着增收账:“农闲时来果园务工,每天能挣12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年增收1万多元。”李爱花说。
木林乡苹果熟了。
近年来,崇信县立足资源禀赋,按照“精品培育、单果增效”的发展思路,栽植了30多个品种,打造“早中晚熟”科学搭配的产业体系,通过推广矮化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崇信苹果不仅获得“中华名果”称号,更以“糖心多、口感脆甜”的特色赢得市场青睐。
今年,崇信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量预计突破4万吨,全链产值可达4.3亿元,实现增加值1.7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