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8月7日凌晨,一场罕见的暴雨突袭甘肃兰州市榆中县,15小时内,220.2毫米的降水如天河倾泻,引发山洪肆虐。洪水裹挟着泥沙冲入村庄,道路被毁、电力中断、通信受阻,城关镇、马坡乡等多个乡镇瞬间陷入危急……
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全面展开……公安、消防、医疗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救援队,携带冲锋舟、救生绳索等装备赶赴重灾区。在兴隆山区域,暴雨导致山体滑坡,部分村民被困。救援人员冒着塌方风险,徒步涉水进入受灾村落,利用担架、背抱等方式转移老人和儿童。同时,电力、通信抢修队伍连夜奋战,在洪水中架设临时基站,确保救援指挥畅通。
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当地政府迅速启用学校、体育馆等公共场所作为临时安置点,并调拨帐篷、棉被、食品等应急物资。在城关镇安置点,医护人员设立临时医疗站,为受伤群众包扎治疗,并开展防疫消杀,防止灾后疫情发生。心理援助团队也同步进驻,安抚受惊的村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情绪。
截至记者发稿时,榆中县山洪灾害灾毁公路全线抢通,受灾群众供电全部恢复;受影响的集中供水乡镇已恢复正常供水;22个受灾行政村已全部恢复基础通信服务;已累计转移安置9828人。
安置点上,老人孩子捧着热乎乎的饭菜;工地上,抢修车辆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指挥部里,对讲机不时传来最新进展……
在这场与灾难的较量中,榆中人民用坚韧和团结书写着感人的篇章。而那面面飘扬的党旗,正如黑暗中的火炬,照亮着重建家园的希望之路。
路通了
据甘肃日报报道8月10中午,随着最后一处钢制波纹涵管埋设完成,砂石铺上路基,S104线兴隆段6公里水毁路段的应急通道全部打通。据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军仁介绍,8月9日下午,随着S104线兴隆段最后一个断点难点的打通,本次山洪灾害中所有受损的51条国省干线及农村道路全部抢通。
道路是抢险救援和恢复生产生活的“生命线”。为加快修复被洪水冲毁的道路,打通应急通道,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交通运输部调度指导,第一时间组织兰州、定西、白银、临夏及周边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及省公航旅集团、省公交建集团等相关交通企业,火速集结力量驰援榆中,并于8月8日凌晨3时许开始道路抢通作业。现场投入各类机械设备130余台套,应急人员670余人。
在最后一处的涵管埋设施工作业现场,记者看到10多台大型挖掘设备展开“大会战”,清理乱石淤泥、开挖沟道、铺设砂石,各环节工序有序推进。
“最后一处施工点位水量大、作业量大,需要先改水道,完成涵管埋设后再改回水道。在此我们共埋设了3排12级2米口径的钢制波纹涵管。”甘肃省兰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王伟俊在作业面介绍道。
S104线兴隆段水毁路段由兰州市交通运输委组织统筹协调,“灾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协调在兰施工的央企,极速驰援开展抢险工作。”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建设管理科副科长杨小红介绍道,部分便道虽然沿用路面较为完好的路段,但路基下方被洪水掏空,需要进行回填确保安全,工作量和难度不亚于在乱石中开辟新路面。
据王伟俊介绍,道路抢通后,交通运输系统将持续做好抢险救灾有关工作,重点做好已抢通路段保通、救援物资运输保障等工作。
灯亮了
“灯亮了!”“来电了!”
8月8日21时36分,榆中县马坡乡银山村的灯亮了,村民和救援人员为之一振,纷纷喊了起来。
8月7日傍晚,兰州市榆中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部分输电线路因灾受损,榆中县35千伏马坡、银山两座变电站受损断电,由这两座变电站供电的4条出线也随之断电。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统筹研判,制定负荷转带方案,决定紧急调集一台1000千瓦中压发电车进行现场供电。
8月8日14时50分,国网兰州供电公司火速调运一台1000千瓦中压发电车从兰州出发;15时45分即抵达35千伏银山变电站。随即,电力人员便展开设备安装、调试,排查和消除35千伏银山变电站故障,并打通变电站与发电车连接线。21时36分,工作人员启动发电车,电流经35千伏银山变电站和马坡变电站3条10千伏线路,闪送至千家万户,16个行政村9500户居民家里通了电,给山洪灾害后的第一个夜晚带来了光明。
灾情发生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立即启动防汛抗洪三级应急响应,组织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国网榆中县供电公司11支队伍共330人,派出抢险车辆73台、发电机42台、发电车3辆,投入应急抢险保供电行动,排查受损设备及线路,加快复电进度。
截至8月9日18时,榆中县受灾区域约八成供电台区及住户已恢复供电。
(据甘肃日报报道)
水来了
“水来了!水来了!”8月9日中午12时,随着清冽的水流从水龙头里哗啦啦地奔涌而出,榆中县城关镇周前村村民王文林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兰州市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后,甘肃水投集团榆中供水公司万家庄河道PE160、城关PE200、刘诸营PE250、周前九泵房PE90等4处供水主管被冲毁,让城关镇、夏官营镇14个村的6800多名群众陷入无水可用的困境。
灾情就是命令。甘肃水投集团迅疾吹响集结号,210余名抢险队员顶风冒雨星夜奔赴现场,30台挖掘机、装载机不间断开挖,清理淤泥、更换受损管段。施工队针对不同路段管道特点制定专项抢修方案,对河道损毁段采用跨河架设临时管道的方式抢通供水路径,对城区受损段实施开挖修复,同步调配挖掘机、铲车等设备保障作业效率。
哪里最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灾害发生后,甘肃水投集团的党员干部带头扑进泥水中,夜以继日,只为让群众尽早畅饮安心的水。与困难交锋34小时,战场捷报连连:万家庄河道段供水率先抢通;刘诸营、周前九泵房段紧随其后恢复供水;当天下午,敷设跨河临时供配水管道521米,全面打通供水“梗阻”。至此,四根折断的“生命线”,在万众一心的努力中重续生机,群众用水安全得到坚实保障。
甘肃水投集团组织专业队伍分组抢修损毁管道的同时,架设临时管道,清除水厂淤泥,调配应急送水车4辆,为受影响区域群众送去基本用水。村道上,应急送水车往返奔波,4辆“移动水站”为乡亲送去生活用水。周前村村民裴珠函感叹道:“家里用水一点都没耽误!”
(据甘肃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