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一颗花椒的产业振兴之路
2025-08-12 16:39:09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通讯员 李敬瑞 文/图

“今年花椒长势特别好,颗粒饱满,麻味足,已经有不少客商提前预订了。”在崆峒区香莲乡曹河村花椒种植大户周军的身后,580亩标准化花椒园里,一株株花椒树枝繁叶茂,红彤彤的花椒压弯了枝头。

红彤彤的花椒压弯了枝头。

周军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正是香莲乡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

香莲乡花椒种植区海拔1300米以上,昼夜温差达15℃以上,黄土高原特有的砂质壤土透气性好,加之远离工业污染,为花椒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如今,这粒承载着天地精华的红珠,正以“香莲塬”大红袍的“甘味”品牌,绽放出别样的振兴产业光彩。

经检测,“香莲塬”大红袍花椒的单果重达5克以上,芳香物质含量比普通花椒高出30%,是名副其实的“麻味之王”。

村民采摘花椒。

香莲乡的花椒能从山间野树成长为“甘味”名片,转机在2017年。

2017年,在乡领导和村支书的鼓励下,曹河村村民周军流转580亩荒坡,建成标准化花椒园,栽植31900株大红袍花椒。

起初,他对修剪、施肥一窍不通,乡农技站的技术员便每周上门指导,从“定干整型”到“花期追肥”,手把手教他科学管护。“刚开始种植时什么都不懂,多亏了乡农技站的技术员手把手教。”周军回忆道。

如今,他的家庭农场已成为市区级标准化示范农场,年产花椒4.6万斤,产值超过280万元,常年带动20多户脱贫户务工增收。

花椒基地。

为提升产业效益,香莲乡先后修建蓄水池5座、引水渠12公里,解决了花椒灌溉难题;注册“香莲塬”商标,通过举办花椒文化节、参加农展会、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乡花椒产业迅速壮大,目前,两家专业合作社带动500多亩花椒进入盛果期,亩产达80公斤,按每公斤120元计算,亩产值0.96万元,扣除3000元生产费用,净效益仍达6600元。“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挣几百块;现在种花椒,一年顶过去十年。”种植户周军的话,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酒香也怕巷子深。

优质农产品要真正走出去,必须有响亮的品牌。2024年周军家庭农场注册“香莲塬”商标,寓意“香莲乡的黄土高原,孕育地道好味”。

“香莲塬”大红袍。

为打响品牌,香莲乡主动作为,为“香莲塬”花椒品牌突围持续发力,通过组织举办文化节、参加各类农展会、乡干部直播带货等“组合拳”,让香莲花椒名气渐起。

尤其今年在品牌推广方面更是再添新彩。崆峒区举行的半程马拉松赛事上,香莲花椒作为特色元素亮相,为赛事注入独特乡土风味的同时,将麻香与健康理念一同传递;崆峒杯武术大赛中,香莲展馆的花椒凭借鲜红色泽、浓郁香气引得众人驻足好评,不少参赛者、游客当场订购。

一系列举措让“香莲塬”花椒从田间“土疙瘩”稳步变成市场“香饽饽”,传递着健康生活理念的“甘味”名片。

立秋时节,站在香莲乡的山峁上远眺,层层梯田间花椒树郁郁葱葱,红绿相间,蔚为壮观。小小的红花椒,正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下一步,崆峒区香莲乡将延伸产业链条,开发花椒精油、花椒酱等深加工产品,让小小花椒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火红产业”。

责任编辑:何香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