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文/图
初秋时节,兰州新区石化集团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新面孔——来自省内高校的几十名应届毕业生正式入职。
这一生动场景,正是甘肃省实施国有企业扩岗促就业政策取得实效的缩影。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我省国有企业充分发挥稳就业示范引领作用,将国企招聘作为稳就业的重要抓手。
截至7月底,省属国企已招聘高校毕业生3981人,其中615人来自脱贫家庭(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为了扩大就业容量,国有企业切实扛牢稳就业社会责任,将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与人才结构优化、产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深挖岗位潜力,通过“集团直聘+产业链联动”模式,带动上下游企业开发适配岗位,形成就业扩容“雁阵效应”。省属国有企业在高效完成5000名招聘计划基础上,再增招2000人,市县国有企业结合地方实际,主动开发更多适配岗位,全力以赴扩大就业供给。
“多亏了国企专场招聘会,让我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来自陇南市武都区的毕业生李小军说。
为帮助重点群体就业,我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落实“一次性增人增资+扩岗补助+社保补贴”组合政策,激发用人动力。人社部门为重点群体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服务,精准对接岗位需求,按规定发放困难学生一次性求职补贴,切实筑牢就业帮扶底线。
此外,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渠道路径,提升服务效能。甘肃省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国资部门组织国有企业参与“国聘行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百日千万招聘等系列活动,密集举办专场招聘。
教育部门指导高校开展“访市、访县、访园、访企拓岗”活动,高效推送岗位信息,实现企业需求与毕业生资源精准对接。人社部门提供政策解读、职业规划等服务,指导企业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
入职只是第一步,培养才是关键。金川集团扎实推进202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每位新员工配备双导师(业务导师+职业发展导师)。“入职2个月,我已经参与了两个重点项目,成长很快。”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的张伟说。
这样的培养机制在全省国企中已成标配,确保毕业生“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深化政企协同,服务乡村振兴。下一步,甘肃省将建立人社、国资、教育、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机制,打造“政策共享+数据互通+服务协同”工作体系,吸纳乡村振兴急需人才,推动高校毕业生向基层一线、产业前沿流动,既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也为乡村振兴输送智力支持,实现“稳就业”与“促振兴”有机衔接,让青春在基层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