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王利萍 刘清宁 王卫东
乡村要发展,道路必先行。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提升改造农村道路既是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2025年,清水县将实施40个自然村巷道硬化列为民生实事之一,把提升人居环境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抓好巷道硬化工程建设,着力守护百姓“脚下安全”。
初秋,走进永清镇暖湾村,3400米硬化巷道如脉络般延伸至家家户户,曾经坑洼不平的土路被平整的水泥路面取代,墙角的排水沟渠整齐通畅,门前整齐划一的小菜园,宽敞、崭新的道路让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窘境。
更让村民们欣喜的是,与巷道工程同步建成的便民桥横跨村头小河,38米长的桥身宽敞坚固,桥面特意做了防滑处理,两边加了1米多高的防护栏,不仅解决了村民绕行两公里过河的难题,更让村里的苹果、花椒等农产品能直接装车外运,为农产品外销提供了便利。
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面延伸至家家户户。(资料图)
“以前我们的桥被大雨冲断没办法走,今年县上给我们新修了两座桥,一座车行驶,一座人行桥,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同时,我们村的巷道也硬化了,现在村里的路又宽又干净,村上环境也变好了,村民们都很高兴。”永清镇暖湾村村民王国江说。
据了解,暖湾村便民桥总投资130万元。便民桥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全村500余户群众的出行难题,还打通了村上500亩农田的“灌溉运输通道”。
时下,红堡镇红堡村的巷道硬化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搅拌水泥、铺设路面,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面延伸至家家户户,为村民铺就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路”。
据了解,红堡村巷道硬化工程涉及3个村民小组,计划硬化巷道3653米,总面积达 12788.65平方米,硬化工程还同步配套建设排水渠、路缘石等设施,解决雨水淤积问题。
“红堡村正在实施的是2025年一事一议巷道硬化项目,总计完成12788平方米,现在已经完成11000平方米,预计8月2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巷道硬化项目建成后,将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极大地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面貌。”红堡村党支部书记田丽娟说。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巷道将串联起家家户户,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更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在白驼镇姚黄村,巷道硬化工程已经收尾,正在实施绿化带等后续“微提升”工程。如今,门前坡面格桑花、百日草错落有致,墙角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村民们自觉将垃圾投放其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处处洋溢。
据介绍,白驼镇姚黄村的巷道硬化不仅注重“面子”,更做实“里子”,同步铺设的地下管网解决了污水横流的问题,街角的小广场配套健身器材,硬化路串联起的不仅是出行线,更是村民的“幸福圈”。
“今年,清水县将一事一议巷道硬化项目列为全县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在17乡镇40村实施巷道硬化35万平方米,总投资460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32万平方米的硬化任务。下一步,县财政局将加大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九月底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清水县财政局副局长俞吉平说。
“微实事”虽小,却连着大民生。近年来,清水县将道路建设作为重点惠民工程,以关系民生的重点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舒安畅美”的道路环境,让居民在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感受幸福温度,让“微实事”汇聚成推动民生改善的“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