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强县域 促提升】临洮:多业态融合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2025-08-11 10:24:15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赵彦洲

在临洮县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非遗文创展示区,各种精美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从融入马家窑元素的饰品,到富有创意的家居用品,无不展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巧妙融合。

“看着简单,但做起来真的挺难的!今天我想做个泥碗,多试几次应该能成功吧。”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学生杨瑾瑞说。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陶艺师雷浩锋对此深有感触:“从前彩陶只属于展柜,现在它们成为生活美学的符号,这里不仅有国内游客体验,还有很多外国人来体验,年轻人尤其喜爱这种古今对话的感觉。”

“真不敢想象,中国先民几千年前就能做出那么匀称、好看的陶器,太震撼了!”刚刚体验完彩陶制作的苏丹籍兰州大学留学生孔飞力感叹着。

依托马家窑文化这一名片,临洮县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上做足了文章:先后开发古迹游、研学游等精品文旅线路7条,设计推出马家窑纹样背包、汉服、抱枕、耳坠等特色文创产品文创特色产品28种,马家窑文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结构不断提档升级。

“除了做大做强马家窑文化品牌,我们还先后建成了熙州明园景区、岳麓山景区、双联村‘狄道乡韵’美丽乡村、县博物馆、洮河石文化博览园、卧龙湾洮砚水镇等文化旅游景区,创排了大型水幕实景剧《再现貂蝉》、大型秦腔历史剧《赵安献马》等文艺精品,全方位推动了临洮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临洮县文旅局局长韩有存说。

从“土特产”到“金招牌”,临洮的乡村旅游在也融合中悄然蝶变。在八里铺镇水渠村,100亩的“大田共享菜园”里,15平方米见方的地块整齐排列,县城居民李女士正带着孩子给刚认领的菜地浇水,“ 周末来体验农耕,平时由村民代管,既能吃到有机蔬菜,还能让孩子亲近自然。”

这种“市民认领+农户代管+研学体验”的创新模式,让认领者既是“地主”也是“农夫”。

“以前这片地种玉米,一年收入不过千把块。现在带地入股,我负责代管10块地,每年分红加上务工收入,收入翻了好几番!”水渠村村民何志红的笑脸,映照着农耕文化赋能下土地价值的蜕变。据统计,菜园运营以来已吸引200余个家庭认养,带动3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近万元。

水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志燕自豪地说:“土地的蜕变不止于此。菜园延伸出‘从种子到餐桌’的全链条体验,露营区提供现摘蔬菜制作的美食,研学活动中孩子们采摘樱桃萝卜、移栽辣椒苗,乡村面貌焕新,乡亲们在家门口吃上‘文旅饭’,日子更有奔头了。”

业态融合不仅在文化链、农旅链高度融合,在交旅链也大放异彩,高速驿站成为新亮点。

在G75兰海高速太石服务区,全省首个高速文旅综合体“洮河如意湾”惊艳亮相,作为我县重点打造的“路衍经济+交旅融合”项目,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休闲服务。“环境优美、景色迷人,零食小吃味道也好,服务也好,工作人员接送、打卡,还有骑车旅游观光,体验感特别好。”游客吴占军说。

洮河如意湾景区负责人宋波告诉笔者:“景区融合船坞酒店等35项业态,单日客流峰值达1.5万人次,实现‘停车休憩’向‘微度假’的华丽转身,‘自驾+露营+水上运动’产品线持续升温,让每一段旅程都充满惊喜。”

据统计,临洮县上半年接待游客204.69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4.67亿元,同比增长12.8%和35.3%。旅游接待人数与综合收入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文旅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