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网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马雪娟 王典 文/图/视频)8月8日下午,甘肃省图书馆一楼大厅里墨香与乡音交织,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总工会、省妇女联合会主办,省图书馆、省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办公室承办的“耕读传家 书润乡土”第五届“陇韵书香季”美丽乡村阅读行主题交流活动在此温情启幕。四位扎根乡村的“文学大咖”首次同台,用沾着泥土的故事,为观众描绘了一幅鲜活的乡土文学图景。
四位乡土文学“大咖”交流分享创作经历。
台上,“拇指作家”马慧娟用13部手机敲出300万字乡土小说,这份坚持,源自最初的梦想——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想表达我的村庄,我对我的老家恋恋不舍,更想把宁夏固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话音刚落,台下读者报以热烈掌声。
“拇指作家”马慧娟。
与马慧娟的“手机写作”形成呼应的,是来民勤的“田鼠大婶”裴爱民。她带着腼腆又自信的笑容走上台:“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回去迫不及待地写日记,有时甚至蹲在田埂边上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到随身带的小本子上,别人都笑话我,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被风沙吹皱纸页的日记,记录着民勤村庄里的春天、麦收、点点滴滴……让城市读者看见沙漠边缘村庄的生机与坚守。
“田鼠大婶”裴爱民。
如果说前两位用微观视角书写个体命运,那么非虚构作家阎海军将镜头拉向更广阔的陇中大地。他的《崖边报告》以崖边村为样本,通过长达六年的田野调查,全景式记录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转型的阵痛与希望。
非虚构作家阎海军。
最让现场轻松欢乐的是“袜子姑娘”青竹的分享。她围绕家里的三双袜子,讲述三代人的农村生活。“我记得小时候穿的袜子只有袜筒没有底,穿鞋的时候还得把四周塞进去,但是一点儿也没有觉得家里生活很苦,每天都很欢乐。”她的《我家有三双袜子》出版后,线上销售了近10万册,受到很多青少年读者的喜欢。
“袜子姑娘”青竹。
活动中,四位大咖为甘肃省图书馆捐赠了图书,同时围绕“乡村题材创作的现状与未来”“文学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乡村阅读如何开展”等话题,通过对谈的形式,分享交流创作和生活中的难忘经历,阐述对乡村题材创作、乡村阅读发展等见解,探讨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参与乡村阅读。
赠书合影。
从手机到日记本,从田间到讲台,这场关于乡土的对话,不仅让我们看见文学扎根土地的力量,更照见了无数平凡人对故乡的深情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