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从4亩试验田到全国产业高地
2025-08-07 10:31:23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段海 杜平

在河西走廊腹地的高台县,一片紫色花海正书写着产业传奇。南华镇小海子村的4760亩苜蓿制种田,年产优质种子超200吨,占据全国苜蓿种子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强。这个曾以4亩试验田起步的戈壁村落,如今已成为中国草种业版图上的战略要地。

“牧草之王”扎根戈壁

科技铸就高产奇迹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的豆科黄金,承载着奶业振兴的希望。2013年,被誉为“中国苜蓿制种第一人”的甘肃农业大学曹致中教授,将科研梦想播种在这片土地。十余载春秋更迭,甘农7号至12号系列品种相继通过审定,7个新品种进入区试阶段,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破土而出。

“从最初4亩的探索,到如今4760亩的规模化种植;亩产从不足50斤跃升至80公斤——这是全国领先的高产标杆。”曹致中教授抚过即将收获的苜蓿,语气中透着自豪。如今,国内顶尖育种机构培育的苜蓿品种,90%以上选择在高台县进行良种生产,带动全县制种面积突破7300亩。

育繁推体系成型

小村庄孕育大产业

2024年3月,甘肃农业大学高台牧草种业专家院正式挂牌,标志着“科研院所+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的现代种业体系落地生根。这个由高台县与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共建的平台,正在重塑中国草种业的创新生态。

“我们与绿欣合作社的十年合作,创造了种业扶贫的典范。”曹致中细数发展轨迹:试验田从几亩扩展到数千亩,产量从百公斤级跃升至百吨级。更难得的是,小海子村已成为全国唯一专业从事苜蓿制种的行政村,50余户农民变身“种业工匠”,“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模式日趋成熟。

剑指国家示范

金色种子走向世界

站在新起点,高台县擘画出种业强县的宏伟蓝图。“我们将全力创建‘全国苜蓿制种高产示范县’。”高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永亮展开规划图,“力争全县苜蓿制种面积突破万亩,亩产超100公斤,年产量达600吨。更重要的战略是推动普通种子向认证种子升级,(下转2版)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