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戴鹏飞
时下,走进崇信县黑河川区,连片的芹菜基地里,翠绿的芹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收、分拣、装车,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崇信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动芹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让“小芹菜”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崇信县将芹菜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的突破口,科学规划布局,累计实施黑河川区设施芹菜提质增效、锦屏镇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15个,建成2处千亩标准化芹菜种植基地,形成“川区设施种植错峰上市、塬区露地栽培规模供应”的立体化产业格局。
为此,该县积极招商引资,赴山东、重庆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成功签约芹菜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等强链项目4个,引进资金3.49亿元,项目的落地,有效填补了产业链的空白,促进了种植、加工、销售的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
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科技是芹菜产业提质增效的驱动力。崇信县依托平凉市农科院专家团队,引进推广皇后102、兰巴夫等优质芹菜新品种4个,示范推广全膜覆盖滴灌、黄板诱杀害虫、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6项,并创新推广“一年两茬”高效种植模式,既提高了产量,又提升了品质。
为破解销售难题,崇信县打出“订单+品牌”组合拳,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今年落实芹菜订单种植面积5000亩,与咸阳新阳光、广东海吉星等大型批发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基地直供市场”销售模式,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目前,“崇信芹菜”已外销2400多吨,产品远销陕西、广东等地。同时,该县积极打造“崇信芹菜”品牌,严格执行标准化种植规程,确保品质稳定,该品牌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如今,“崇信芹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据统计,芹菜种植每亩纯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带动全县近1000人就业,惠及2000多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相关村集体年均增收超过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