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治义捡起一颗颗“热乎”的绿壳蛋。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冯静 文/图
清晨五点,位于两当县西坡镇西坡村金洞崖的云海刚漫过半山腰,摄影爱好者们就架起了相机。镜头里,缥缈云雾缠绕,花椒树若隐若现,偶有几只生态放养鸡从树丛中探出头——这不是水墨画,而是西坡镇金源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
“我每个月都得来几回,这里的云海有股子灵气。”摄影爱好者李三良边调整焦距边说。金洞崖之所以成了摄影圈的“网红打卡地”,全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78%的森林覆盖率像给山体裹了层绿绒毯,清晨水汽升腾,便成了流动的云海。合作社的花椒林、蜂箱、鸡舍就散落在这仙境里,人站在山顶喊一声,回声能惊起一群飞鸟,惊不散的是缠在脚边的云絮。
“我们的生态放养鸡都是喝山泉水、看云海长大的。”合作社负责人冯治义笑称。这话不假,合作社里200亩大红袍花椒喝着年均1500毫米的雨水,“五黑一绿”绿壳蛋鸡在林下啄食虫蚁,连蜂箱都摆在地埂上,让蜜蜂采够了野花再回巢。
沿着盘山公路往上走,能看到冯治义的“算盘”打得有多精。低处花椒树成林,高处苜蓿草铺地,林下跑鸡、放蜂,猪圈藏在背风向阳的山坳里。“我们推行的是特色山地立体农业模式,核心就是充分利用好每一寸立体空间。”冯治义边说边蹲下身,轻轻捡起一颗颗“热乎”的绿壳蛋。
今年,合作社正抢抓“全域有机”创建的契机,计划通过三年转换期,打造500亩有机花椒和500亩有机苜蓿。同时,当年养殖10000羽有机“五黑一绿”乌鸡,目标年产100万枚有机绿壳鸡蛋,并养殖200头有机黑猪,致力于建成一个综合性的立体式全域有机示范基地。这种“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特色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就是持续生金的“绿色银行”。现在村民跟着他干,既有每月务工的现钱,又能等产业成熟拿分红,有人打趣说:“冯治义把日子过成了四季有收入的菜园子!”
中午时分,合作社的厨房里飘出香味。冯治义端上刚杀的黑猪肉,配上现摘的山野菜,花椒是当天早上采的,嚼起来麻香直冲天灵盖。游客拍完云海就来这儿吃饭,常有人打包花椒、蜂蜜当礼品送亲朋好友。
如今,这片被云海滋养的土地正全力创建“全域有机”示范基地,冯治义带着乡亲们把天然禀赋攥成了发展的底气。山风掠过,花椒叶沙沙响,金洞崖上的故事,还在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