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龚小伟 蔡崇敏
“一把梳子、一盒肥皂,东西不多不贵,经济实惠,却承载着一份荣誉,更是一种导向,引领着村民美化环境,推动村里院内整体提升。”走进华亭市上关镇上关村“积分超市”,只见各类生活物品摆放整齐,村民正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兑换。
为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培育文明乡风,华亭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立足实际,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其中,“积分制”成为调动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的有力举措,引导广大群众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让大家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持续树立起乡风文明的新风尚。
积分制,对于上关村而言,则是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关键举措。村里由5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同志组成红白理事会,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积分制改革。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和《村规民约》等可获得20个积分,获评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等好人好事可获得50个积分……在上关村积分超市前的制度栏上,清晰地写着参与各类移风易俗活动可获得积分的细则。
“不仅要种好地,家里也要收拾干净,美化环境,提振精气神,争创美丽庭院。”村民陈文晶满怀信心地说。
村民通过遵守村规民约,主动参加村容村貌整治等活动获得积分奖励,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到月底会及时召开大会评分,现场颁奖,引领群众“比学赶超”,形成了浓厚的激励带动氛围,实现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有力推动了“家家整洁、村村清洁”良好氛围的形成。
上关镇一角。(资料图)
积分制,实现了乡风文明建设由干部“唱独角戏”到全体村民“跳集体舞”的转变。华亭市依托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积分量化群众移风易俗工作,把移风易俗“软要求”转化为“硬指标”,将遵纪守法、环境治理、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积分评定范畴,鼓励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主动参加村容村貌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全体村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自从推行积分制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乱扔垃圾的人少了,环境卫生得到大幅提升,邻里纠纷也少了,群众主动参与村里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可以说‘积分兑换’机制已经成为我们群众互学互比互促的‘大舞台’。”张娜感慨道。
伴随着积分制的推行,“攒”积分不但能获得肥皂、洗衣液、大米等生活用品,对于积分较高的村民还作为“最美庭院”“美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的推荐依据,让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工作的村民实现“名利双收”。“攒积分”带来的成就感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遵守移风易俗规定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愿意遵守、乐意去做的事情。参与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全镇的社会风气逐渐转变,文明风尚逐渐形成,广大村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共同为文明乡镇创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