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阳光照进“账本里”
2025-06-30 10:54:19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这个夏天,崇信县新窑镇赤城移民社区村民张书奎家的电费单有了新变化:屋顶安装的9.4千瓦光伏电站并网后,月均电费从150元降至80余元。“光伏板晒着太阳就能挣钱,这政策真是暖到心坎里了!”张书奎笑着说。

张书奎口中的好政策,是崇信县推出的“光伏贷”惠民举措——农户可申请3万元财政贴息贷款建设户用光伏电站,村民与村集体按比例分红,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如今在崇信,像这样“种太阳”生财的故事比比皆是。

“阳光存折”暖百姓

赤城移民社区村民王龙的钢架棚顶上,20块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夏天电费不到20元,两年攒下1万元,是实实在在的收益。”王龙掰着指头算账,“板上发电、板下晒粮,一块地挣两份钱。”

这样的“阳光银行”正在崇信遍地开花。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该县因地制宜,创新推出整乡镇分布式光伏试点,探索出农户自建自营、“国有公司+村集体+农户”联动、村集体自主经营、农户入股分红、关爱对象帮扶等五大模式,灵活采用“全额上网”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并行方式,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径。

截至目前,全县692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9.5兆瓦,年发电收益超680万元,相当于为每户村民添了份“阳光存折”。

借光生金增能量

在崇信大地,“光伏+”的复合效益正显现……

走进“屋顶革命”的示范点崇信县统办大楼,392千瓦的光伏车棚成为县城新名片。这个集遮阳、发电、节能于一体的创新项目,自2024年5月并网以来,已发电34.5万度,自用比例超72%,已节省电费5万元。

“这个光伏板,不仅为停车场遮阳,更成为大楼的绿色‘能量源’。”崇信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伟贤介绍,他们通过“光伏+车棚”“光伏+屋顶”等模式,全县公共机构已建成27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8兆瓦,年发电量816万度。

这种示范效应正在放大,形成了可复制的“政企合作”建设模式——由县属国企统一运维,收益反哺民生,实现了财政省电费、企业增动能的双赢。

在崇安热力公司厂房顶部,397千瓦光伏矩阵正持续输出“绿色动力”。该公司生产部经理马岳鹏算了一笔精细账:他们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年用电量约780万度,电费是成本大头,47.6万度电站,自用部分每年可节省电费约5.3万元,有效缓解了高峰用电压力,也实现了降本增效。

多能互补再升级

崇信的绿色转型不止于屋顶光伏。

黄寨100兆瓦风电一期项目11台风机迎风旋转,二期建设如火如荼;新窑矿区天然气清洁利用项目稳步推进;330KV崇信变电站、110KV锦屏变电站改造工程加速实施……正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从农家屋顶到工厂园区,从公共服务到工业用电,崇信用一本“阳光账本”诠释了绿色发展如何照进现实。正如崇信县委书记杨聪所言:“我们要让每一缕阳光都转化为富民强县的绿色动能,走实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