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秦州区全面推进教育强区建设,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等举措,到203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区。重点实施秦州一幼和解一分校成纪小学、玉泉中学等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新增学前、义教和高中学位3480个。此外,2025年计划招聘50名特岗教师,重点补充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等紧缺学科师资,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
在教育资源扩容方面,秦州区持续加大投入,2024年启动教育单体项目41个,其中37个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360个。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同步升级,10所农村中小学食堂完成改造,投入450万元改善就餐条件,惠及1.3万余名学生。2025年,玉泉中学建设项目加速推进,计划2026年8月建成后可容纳3000名学生,有效解决高中学位紧缺问题;解一分校成纪小学、秦州一幼新建项目预计2025年秋季交付使用,进一步缓解中心城区学位紧张矛盾。
非遗进校园(资料图)。
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全区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出口带宽百兆率均达100%,68个农村小学智慧教育“专递课堂”深入推进,平南教育园区等农村学校“集中教研+分校授课+线上共享”有序开展,17所学校建成“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推动优质资源城乡共享。省级智慧教育标杆学校创建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区创建省级智慧教育标杆学校1所、市级智慧教育标杆校1所、甘肃省第二批省级“智慧教育标杆校”建设学校4所、市级创客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3所。今年申请创建市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底创建成功。
秦州区创新“13252”模式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17所乡村学校年均开展活动500余场次,惠及学生1.3万余人。藉口镇中心小学科创社团年均孵化作品50余件,获区级以上奖项18项;娘娘坝中学“重走长征路”实景课堂、平南镇中心小学“秦州武魂”武术社团等特色项目形成品牌效应。城区学校同样亮点纷呈,天水郡小学“小掌柜”当家集市、建设路第二小学“非遗漆扇制作”等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关子镇中心小学在2025年甘肃省科创大赛中斩获3D创意设计、开源硬件应用等多项省级奖项。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2025年投入资金2088.9万元,覆盖79所学校1.64万名学生,食堂供餐模式实现自主经营全覆盖。教师待遇保障持续强化,特岗教师享受与在编教师同等待遇,中央财政按4.18万元/人/年标准补助,区财政补齐差额部分,并提供周转宿舍等生活保障。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新增学位1.2万个,建成智慧教室360间,数字化教育覆盖率达98%,素质教育特色课程惠及超10万名学生。从教育资源的扩容提质到教育模式的数字化变革,从素质教育的多元创新到学生营养保障的精准落实,秦州区正以改革创新为强劲引擎,驱动教育事业向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新征程阔步前行。(刘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