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林丽 文/图
“别看地方不大,过不了几天就是满园瓜果飘香!吃不完的新鲜蔬菜还能拿到市场上换钱,光这一项一年也能稳稳收入一两千块钱呢。”走进华亭市砚峡乡范春梅家的小院,地砖铺就的院落整洁干净,木栅栏围起的菜园生机盎然。长势喜人的菜苗整齐列队,沐浴着阳光;屋檐下,各色花卉含苞待放,为农家小院增添了几分雅致。谈及自家的小院,范大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一方生机盎然的农家小院,正是砚峡乡蓬勃发展“庭院经济”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砚峡乡立足山区农户院落零散宽敞的特点,将“方寸地”当作“聚宝盆”,引导村民盘活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探索出“庭院+”的多元发展模式。半分菜地绿浪翻,几株果树压枝弯,鸡犬相闻添生气……一幅“小庭院大经济”的美好画卷正在乡野间徐徐铺展。
庭院果树上果实挂满枝头。
在砚峡乡各个村落里,这样精心打理的菜园随处可见。村民们用腐熟的农家肥育土,依照节气种植各类蔬菜,不仅让自家餐桌上顿顿有新鲜蔬菜,多余的蔬菜还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庭院角落的竹篱笆下,小鸡欢快地刨食虫、草,兔子悠然地嚼着菜叶,蜜蜂忙碌地飞舞采花粉。这种“零成本”养殖模式在砚峡乡颇为流行。村民用菜叶喂养畜禽,生态兔肉成了“香饽饽”。曹家沟村的五黑鸡鸡蛋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卖出,一枚鸡蛋能买到1.2元,每年可为村民增收近千元。“城里人就认这口‘土味’,鸡蛋都是预定的,根本不愁卖。”土蜂蜜更是供不应求。如今,这些“飞禽走兽”依然成了农家增收的“活资产”。
村民利用庭院角落养殖中蜂、种植蔬菜。
砚峡乡的“庭院经济”,巧妙地将农业生产、生态宜居与增收致富结合起来,让农家小院不再只是单纯的生活空间,更摇身一变成了创收致富的“聚宝盆”。它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易操作,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激发了农户的内生动力,已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小小的庭院不仅承载着农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孕育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无限生机与希望。在砚峡乡,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青瓦白墙,“庭院经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方寸之地间书写着增收致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