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存储增值 云端卖货 品牌出海——平凉探索“三链”融合推动静宁苹果产业升级
2025-06-23 10:11:25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每年秋季,在平凉大地都有一道特色风景:采摘、分拣、装箱,冷链物流、冷库贮藏……

这幅丰收图景背后,是平凉市创新探索的“三链协同”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平凉市立足“静宁苹果”这一金字招牌,通过“生产链筑基、数字链赋能、品牌链拓市场”三链深度融合,推动苹果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全产业链转型。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产季,平凉市苹果总产量达254万吨,同比增长12.9%;果品产值150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7300元,增长9.7%……

从黄土高原到全国市场,一颗苹果是如何激活这个百亿级产业的呢?

生产链筑基

从“种得好”到“存得优”

“以前种苹果全凭经验,现在有了标准,产量和质量都上去了。”静宁县余湾乡胡同村果农张多意,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他学会了科学修剪、疏花疏果等技术,连着几年,他家的果园优果率超过了80%。

为了提升苹果产业标准化水平,平凉市制定了《2025年度“静宁苹果”产业链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并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权威机构编制产业中长期规划及团体标准,细化采后预冷、分级包装、冷链仓储等多项技术指标,为果品保鲜能力提升定向领航。

此外,该市组织选派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507期,覆盖果农7.6万人次,推动单产提升至1.7吨/亩,优果率达76%。

科技赋能标准化生产,仓储体系完善价值链。在仓储环节,平凉市创新推动“农户自贮+专业冷库”模式,2024年产季收储苹果102.85万吨,其中农户自贮58.69万吨,同比增长31.36%,通过错峰销售,果农人均贮藏增值超2000元,有效缓解了集中上市的价格压力。

“通过冷藏保鲜,错峰销售,每斤苹果能多卖0.5元到1元。”静宁县陇原红果品公司副总经理何鹏虎说。

数字链赋能

从“线下等”到“云端推”

平凉市抓住数字经济机遇,构建“数据驱动+平台经济”新型销售体系。2024年产季库存苹果销售94.59万吨,同比增长36%,销售额86.55亿元,增幅达67%。 

在静宁县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的苹果价格、销量等信息。“我们依托‘新华·静宁苹果价格指数’发布26期市场分析报告,指导企业精准把握销售窗口期。”静宁县果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平凉市积极搭建“展销推介+电商销售”双轮驱动体系,拓展线上渠道,激活平台经济动能。2024年产季,平凉市线上销售苹果12.8万吨,同比增长31.55%,销售额达11.63亿元,线上销售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数字化不仅改变了销售方式,还重塑了生产模式。在崇信县、灵台县,果农通过创新“视频看园”“云签约”模式,搭建客商与产地的“云桥梁”,实现远程看园订单。

今年,截至目前,崇信县龙泉源公司已签订2800万元销售订单,灵台县钰圣有机农业、齐翔农业和皇甫生态等公司4000亩果园提前锁定买家,为全市果品销售探索了新路径。

品牌链拓市场

从“地头货”到“国际牌”

“我们的苹果现在不仅卖到了北上广,还出口到了东南亚。”平凉市副市长何鹏峰告诉记者,还通过举办推介会、参加国际展会等方式,不断提升“静宁苹果”的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平凉市以打造“静宁苹果”国家级产业集群为目标,2025年谋划产业链项目111项,总投资47亿元。目前85个项目已开工,完成投资19.8亿元,涵盖高标准矮砧果园建设、数字化储选中心、有机果汁加工等关键环节。

精准招商拓展市场圈。今年3月,平凉市在北京举办的“京津冀产业链招商大会”上签约6.5亿元冷链物流项目;4月,又在成都、重庆开展“甘味出陇”推介活动,签约5.2亿元,拿下8.18万吨销售订单;与重庆广增商贸等7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拓展了市场空间,推动“甘味”品牌走向世界。

如今,平凉市通过“三链”协同发展,不仅提高了苹果产业的附加值,还让“静宁苹果”从黄土高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