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六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我从一所学校门口路过,看见几个穿着校服的女生围坐在小吃摊前,争抢着碗里最后几颗鱼丸。那青春洋溢的笑脸,让我不觉间想起一个人的脸。
那年,我穿着母亲亲手纳的千层底去城里读高中。从乡村来到城市我与那里的氛围格格不入,就像布鞋混迹在耐克、贵人鸟名牌运动鞋中,既显眼又难堪。所以每逢自由活动时间,我总像只害怕群鹰的土鸡,蜷缩在教室。
吃饭时自卑更甚,因为家贫,我总打最便宜的那个菜——鱼丸炒素鸡肠,坐在角落,快速扒拉着饭菜。有一天,她突然坐在我的对面,笑盈盈地举着筷子:“我喜欢吃鱼丸,和你交换一下可以吗?”还未等我开口,便从我的餐盘里夹走一颗鱼丸,随后又把她的鱼香肉丝分给我一角。就这样,我餐盘里的菜也每天变化着花样,心里也陡然有了彩色,不再只是试卷上单纯的黑白色了。
有次,周三下午的作文课,老师要求布置的题目当天完成。那天要写的是《友情》,这对于从小喜欢看书的我很简单,很快就写完了。可回头看见她正咬着笔杆子,像只困兽。
“季布一诺千金,管鲍刎颈之交,李杜莫逆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我小声出言提醒。
“什么?你大声一些,好好给我讲讲,我正愁没素材呢。”她拽了拽我的衣袖,让我细说。待我详细讲完故事后,她眼睛亮得像星星:“哇,你好厉害啊,知道这么多故事。其实我也读过很多书,可是都没记着。”
“是吗?但看你的作文,每篇的素材都来自《三国演义》,你该不会只读过这一本吧?”我调侃着。心里却还留了一句话:“就像你说喜欢吃鱼丸一样,也不是真的吧。”
后来,她的作文登上了校报,跑来和我报喜:“你猜我带来了什么?”然后一脸狡黠地笑着:“当当当,快看,你的素材我的文章,校报的头版头条。”报纸“唰”地一声展开在我面前,后面的她早已笑得合不拢嘴。
高中三年很快就过去了,毕业聚餐那天,我们学着大人的模样推杯换盏。当《朋友》的前奏响起时,我借着酒劲问她:“你真的喜欢吃鱼丸吗?”霓虹灯在她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她晃着玻璃杯里的可乐,笑吟吟地:“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你也帮我‘读’了不少书啊。谢谢你,好朋友,以后要记得我!”碰杯的瞬间,我看见自己的倒影在她瞳孔里微微颤动。我们心里都清楚,以后天南海北,再见不易。
转眼间,高中毕业已然十余年,很多人的名字已经淡忘,音容笑貌也变得模糊,唯有和她一起的往事仍然刻在脑海里,未曾磨灭。因为那段记忆,藏在被夹走的鱼丸里,藏在青春独有的,小心翼翼的温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