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严锐 文/图
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智能高效的煤化产线、轰鸣运转的新能源机组……
仲夏时节,行走在华亭这片工业热土,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随处可见,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扑面而来。
作为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华亭市锚定“全省工业样板市”目标,以“强工业”行动为引领,秉持“向新而行、向质图强”的发展路径,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创新生态加速成型,一幅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
锚定转型新航向:从“黑色煤都”到绿色智造
曾经,华亭以“煤炭之城”闻名。如今,这座城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走进华亭煤业集团砚北煤矿井下,智能化采煤机高效切割,数字化监控系统实时预警,这座全省首个Ⅱ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矿井,单班最高日产量可达2.4万吨,安全与效率实现“双提升”。
在华亭工业园区,传统煤炭的“黑色基因”正被注入绿色动能——60万吨煤制甲醇、20万吨聚丙烯等项目投产,构建起“煤—甲醇—聚丙烯—高端化工品”的清洁高效产业链,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累计生产精甲醇670余万吨,营业收入120多亿元。
华亭市聚丙烯产业园。
“跳出煤、延伸煤、超越煤”,华亭正是凭借这样的转型思路,让工业版图不断刷新。2024年,华亭市煤炭产量达到1419万吨、甲醇59万吨、发电量13.3亿千瓦时,千万吨智能化选煤厂主体建成,300MW风光新能源发电、5对煤矿专项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科运户外等4家企业落地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生态环保产业多链并进,5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二期厂房、国华和华星煤业储煤棚建成投用。华亭的工业底色正从“一煤独大”的“黑”逐渐转变为“多链并进”的绿,向着创新驱动的“新”蓬勃发展。
华煤集团千万吨现代化储煤棚建设现场。(鸟瞰图)华亭市委宣传部 供图
项目引擎驱动:百亿集群蓄势腾飞
项目是工业经济的“硬支撑”,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在华亭华煤清能煤化工公司,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生产线高速运转。华煤清能煤化工公司甲醇中心主任石磊介绍,“我们公司的甲醇合成装置采用瑞士卡萨利甲醇合成工艺,合成塔催化剂温度分布均匀,甲醇合成副产物少,工艺运行稳定。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目前装置日处理原煤3300吨,产出2050吨精甲醇。”
鸟瞰华煤清能煤化工公司生产区域。
在新能源领域,同样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火电扩建项目塔吊林立,风电场的巨型叶片迎风转动,300MW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矩阵加速成型。预计2025年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300MW,并实现全网发电。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创业园35千伏输变电站项目的建设则为新兴产业集群注入稳定动能。
2025年,华亭市将持续发展壮大清洁能源,强化输电系统规划对接,全面建成“十四五”第二、三批风光发电和中小企业创业园35千伏输变电站项目,确保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00MW,并实现全网发电。大力发展新型材料,支持聚丙烯下游复合产业发展,新建4000吨塑料编织包装项目、6万吨铝灰渣及废电解质生产线。加快化工园区产业布局,推动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等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向着百亿产业集群的目标蓄势腾飞。
创新赋能未来:技术引领产业跃升
走进腾金来新型材料公司的3D打印示范园,建筑构件从数字化打印机中“生长”而出,花坛、雕塑、装配式房屋等产品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我们用煤矸石、建筑垃圾等固废作原料,通过技术创新变废为宝,每年可消耗工业固废5万吨。”该公司物资部部长陕云飞自豪地说,凭借新型3D打印装配式建筑材料开发技术,该公司在第十七届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荣获三等奖,成为华亭“创新驱动”的生动写照。
在华亭市兴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加料、粉碎、压缩、成型,一系列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据该公司董事长康博介绍,该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和木材边角料等资源,通过生物质颗粒加工工艺,将原本被当作垃圾处理的废料转化为生物质颗粒燃料。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废弃物的再利用率,更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科技创新,正重塑华亭工业竞争力。2024年,华亭市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15家,腾金来、慧源麝业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8亿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的理念,已深深融入华亭工业血脉。
风起陇东,潮涌华亭。从智能矿井的“深度革命”到风光新能源的“绿色浪潮”,从煤化工的“链式突破”到3D打印的“智造飞跃”,华亭市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力冲刺。
面向“十五五”,华亭将继续锚定“全省样板市”目标,延链条、强集群、优生态,以工业之“强”撑起发展之“进”,为陇东乃至全省工业转型贡献“华亭样本”,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续写工业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