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国祯
“虽然离开了村里的工作岗位,但心里始终惦记着乡亲们的发展。如今能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回归,就是想把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分享给大家,带着乡亲们一起把家乡产业做大做强。”平川区王家山镇井尔川村后备力量窦世顺感慨道。
有着五年农村工作经验的窦世顺,曾先后担任村文书和副书记,对村里的大小事务如数家珍,辞职后一直从事煤炭交易,但他仍心系家乡发展。在村干部多次上门沟通、鼓励下,窦世顺欣然接受推荐,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顺利入选新一届村“两委”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
为锻造一支综合素质好的后备干部队伍,平川区成立换届前期准备工作专班,构建四级责任体系,抽调11名骨干力量,建立分片负责清单,针对全区11个乡镇(街道)“点对点”分析、“面对面”督促,对照政治表现好、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好、群众口碑好“四条标准”,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28名。
现如今,在平川区像窦世顺这样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群体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还有很多。
共和镇老庄村后备干部张瑞轩就是一名返乡大学生,2019年毕业的他,立志把大学接触到的现代农业理念和技术带回来,利用信息化优势,帮助家乡更好地发展。
张瑞轩说:“作为村里走出去的一名大学生,如今能作为后备干部回到家乡、参与建设,我感到无比荣幸,更深感责任重大,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看到家乡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吸引他们回来,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美丽,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村级后备力量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平川区建立“2+1”后备干部结对帮带机制(为每名后备干部明确1名乡镇领导干部和1名村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合理安排后备力量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助理、村级各类协会和群团组织负责人、网格员等岗位,开设“田间课堂”,将矛盾纠纷调解、土地流转谈判等场景作为实训现场开展帮带,帮助其快速成长。
“我们在今年4月28日,筹备举办了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对全区61个村9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及其后备干部进行了培训,通过此次培训将进一步提升后备干部知识储备和业务水平。”平川区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张良才介绍。
平川区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牢牢把握“储、育、用”三个环节,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队伍,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内生动力,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