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平川区:“头雁”引领 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2025-05-09 18:25:41 来源: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马军华 王生涛

“以前村里发展没方向,自从有了能干的村书记带着我们,现在村里产业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在平川区宝积镇响泉村,村民王大爷谈及村里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近年来,平川区通过抓书记队伍、班子建设和党员管理,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而这背后,是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在发挥作用:

——“领头雁”激活书记队伍

“基层党建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通过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就是要让每个村党支部书记都扛起责任。”平川区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川区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充分发挥党建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督查指导、座谈交流等方式,积极引导“一把手”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中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在年初述职评议考核后,针对7名乡镇党委书记提出的42条问题和21条意见建议,区委组织部全程跟踪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进行约谈提醒。

为提升村支部书记能力,平川区建立“一人一档”备案制度,围绕党性教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组织举办和参加5次专题培训班。“这些培训内容非常实用,让我学到了很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方法。”水泉镇玉碗泉村村书记冯小亮感慨道。上个月,冯小亮因工作优秀被提拔为水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工作热情更加高涨。

平川区组织村后备干部赴会宁培训学习。

近年来,平川区共有12名村党支部书记被提拔为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考录为乡镇公务员,极大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

——“主心骨” 锻造过硬班子

在村(社区)“两委”换届筹备过程中,平川区提前谋划,严格对照“政治表现好、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好、群众口碑好”四条标准,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28名。“我们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库,对这些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为村‘两委’班子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平川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2024年的6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平川区按照“一村一策”原则,2024年底前完成了整顿提升,并在今年3月份进行了“回头看”。

平川区委组织部赴种田乡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验收工作。

为充分了解民意,平川区广大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各村广泛征求意见。“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群众关于班子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20余条,这些意见为我们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王家山镇党建办主任张靖坤说道。

此外,平川区还制定了村班子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报酬等挂钩,激励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

——“红细胞” 贯通党员先锋

“线上平台学习方便快捷,即使在外地打工,也能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流动党员小李通过微信交流群与笔者分享道。平川区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冬训、“三会一课”等传统渠道,结合“学习强国”“甘肃党建”APP等线上平台,常态化组织党员学习提升。同时,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纳入党建工作责任,每月督促村级党组织规范落实相关制度。

在党员管理方面,平川区实施无职党员定岗定责管理,组建6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600余名无职党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32件。在春节、“七一”等重要节日,平川区走访慰问65名农村党员,帮助解决20余件实际困难,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宝积镇开展农村矛盾调解工作。

如今,平川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头雁”领航效应日益凸显。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平川区正以坚强的战斗堡垒为依托,带领广大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王典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