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杨爱龙 文/图
如诗、如梦、如锦绣,是风、是景、是远方。华亭这座深藏着人们诗和远方的城市,正凭借着文旅康养产业链的蓬勃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充分发挥挖掘自身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多样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培育新业态、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的征程中阔步前进,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小村落蕴藏大好风光
沿着平华一级公路来到东华镇裕光村,蝉鸣萦绕,绿荫葱葱,村内小桥流水人家,村外青山横斜。来这里体验民俗风情、找寻乡愁记忆……尽享“真山真水到处是,几步花圃几农田”的诗意风情。
同样,在西华镇什民村,宽阔的硬化村道,葱郁的山林绿荫,花木葱茏的行道,清流潺潺的河道……来什民村踏青品茗、忆麻沐风、寻石闻水、绳网蹦迪,一步一景,处处令人陶醉。说起从普通小山村变身为省级农旅融合示范村,什民村的村民言语中充满了自豪:“这是‘拆’出来的新面貌,‘建’出来的新家园!”
山水乡村可寄,美好生活可期。近年来,华亭市围绕村容村貌美、生态环境美、富民产业美等乡村建设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按照“串点成线、以线连片、聚片成带、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以策底红旗、上关半川、东华黎明等14个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4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和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如今,华亭市已形成“点上出彩、片上出景、带上出新、全面铺开”的乡村建设新格局,蓬勃兴起的农旅产业成为华亭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推动着乡村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步迈进。
“山水”工程绘就秀美家园
登顶皇甫山巅,远眺绝美的日出美景,遥望汭河东流。碧水蓝天与青山、道路、城市村庄相映成趣,构成一幅风光旖旎、生态秀美的壮丽画卷。“山河相依、人景相亲、城景相融”的新局面已然在华亭迅速展开。
华亭市蔺莲景观大道一览。
今年以来,全市从单一的旅游产品向综合性文旅康养产品升级,谋划文旅康养综合体项目25个,米家沟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东华镇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策底镇红旗村高效农旅融合产业园、西华镇什民至青林农旅融合示范带、莲花台景区4A级创建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
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度挖掘自然、人文等资源的基础上,华亭市探索出多元化“旅游+”路径,精心策划了“初心印记”历史+红色文化、“春生夏长˙万物并秀”美食+生态、走进田园+养生养老、“芍药香韵”生态+康养、“乡村是座博物馆”亲子+研学、华亭+周边游等5大主题,1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新培育南裕流年农家乐、小渔村农家大院、徽州食府农家民宿3家新型康养企业,推动村落变景点、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构建城乡联动、全域覆盖的旅游发展格局,让华亭文旅产业发展有血有肉。
华亭市探索出多元化“旅游+”路径,新培育的新型康养企业——南裕流年农家乐。
“溪流溅石飞晴雨,山色当途落翠岚。”五月的米家沟生态公园风景秀美、绿意盎然,红花绿树间营造趣味雅致。莲花台景区水天一色,百鸟翔集,蓝天、白云犹如绸缎一般,目之所及尽是生态之美。
以文塑旅激活发展动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华亭市坚持创新驱动,在形成、壮大新动能上重点发力,持续优化文旅产业格局。
华亭市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子戏为代表,整合砂器、泥塑、木版画等市域内代表性非遗产品,整体策划打造“华亭好礼”品牌120余件。统一设计品牌logo和包装设计,打造“关山”品牌展示中心,汇聚各类“好礼”集中销售展示。
通过打造文旅节庆品牌,成功举办“诗画关山·魅力华亭”广场文化月活动、关山大景区杯山地自行车、黎明川芍药文化节、“粽情端午”乡村文化旅游节等一批文化品牌;打造了大型曲子戏剧目《关山千古情》《梦回陇窑》《梦回关山》等精品剧目;出版了《关山历史文化研究学术研讨论文集》《华亭文化丛书》《幸邦隆文集》《华亭文体广电志》等优秀文化丛书。
大美仪州,诗韵流淌。依托丰富的山水林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华亭市以青山绿水为底,以文旅康养作笔,努力让煤都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形象“靓”起来,奋力书写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