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洁 文/图
五月的关山腹地,一场久违的甘霖滋润了干渴的土地。在华亭市马峡镇的层峦叠翠间,香椿舒展绛紫嫩芽,“五爪子”探出翡翠叶掌,苦苣草在晨露中摇曳生姿,各类山野珍馐仿佛接收到了指令一般竞相破土而出,它们正逐渐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马峡镇,地处陇东生态屏障。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孕育出独具风味的“山珍图谱”。这里年均8℃的温润气候与富含矿物质的腐殖土壤,造就了野菜特有的鲜嫩口感和营养价值。当地老农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山珍赛佳肴”,如今这句流露着古老采撷智慧的谚语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晨曦初露,山岚未散,马峡镇农贸集市已涌动春潮。带着泥土清香的野菜篓筐次第排开,绛紫色的香椿芽捆成玲珑花束,翡翠般的五爪子层层叠成碧玉塔,蒲公英的鹅黄花蕾与白绒伞冠相映成趣。“今年春脖子长,五爪子比往年多采三成,每天都有200元-300元左右的收入。”腰崖村村民张桂兰手指翻飞整理着青翠说。
村民在展示新采摘的香椿芽。
这场“绿色革命”,悄然改变着山乡面貌。镇农业服务中心推出的《野菜采收技术规范》,让传统采撷走向标准化;电商直播间使山货销售半径突破地域限制;农家乐研发的香椿豆腐、苜蓿烙饼等特色菜品,更让“野味经济”延伸出产业链条。
当城市食客品尝着真空锁鲜的野蔬礼盒,当游子收到快递箱里故乡的味道,这些承载着泥土气息的嫩芽,早已超越食材本身的意义。
在这万物葱茏的时节,带着露珠的野菜,正娓娓讲述着人与土地之间最动人的故事。这里面既有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更蕴藏着马峡镇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