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蓉 董小梅
2024年以来,康县太石乡以“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为抓手,立足乡情实际,在抓好传统优势长效产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将辣椒、养殖、小杂粮等短效产业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新引擎,使“以短养长”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每到夏末秋初,康县太石乡河口坝村的300余亩辣椒就迎来了丰收季,田间地头辣椒挂满枝头,小小辣椒映红了田间地头,也映红了群众的增收致富路。
为做“活”辣椒品牌,写好“辣”字文章,康县太石乡水口坝村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重庆万鑫隆农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00余万元,流转土地13.6亩,建成高品质蔬菜种植基地一处,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甘肃康县田园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对成介绍道:“我们合作社在调动村民种植辣椒积极性的同时,还建立起了一套‘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目的是全力做到产业发展群众全覆盖,产业福利群众最先享,进一步为群众谋划致富增收之路。”
据统计,2024年基地发展订单辣椒育苗240万株,种植320余亩,总产量6万多斤,产值3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82万元,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70余个,发放工资6.6万余元,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和群众共同增收。
康县太石乡核桃种植历史久远,核桃产业是太石乡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太石乡按照“抓质量、强管护、抓引领、强销售”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核桃种植500余亩,年产核桃8万余斤,“小核桃”成了村民致富的“大产业”。
“以前的核桃大家都是个体种植,没有规模,连不成片,后来镇上统一规划,我们支部牵头,带着村民对全乡老品种核桃进行高接换优,并在村上建立电商带货平台销售统一收购的核桃,不仅解决了核桃质量的问题,还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今年我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收购农户核桃、花椒、中药材等20万元农特产品,为村集体创收5.2万元,户均增收1000余元。”康县太石乡水口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树兴说道。
核桃与辣椒,这“一长一短”,在康县太石乡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通过整合要素资源,引导支持经营主体与广大农户通过产业联动、就近务工、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建立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得到了有效调和,让促农增收动力更加强劲,乡村振兴活力持续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