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杨璇 文/图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走进永宁镇苏山村的中药材晾晒场,新鲜的黄芪堆积如山,工人们精心挑选、分类,整齐地摆放在晾晒架上。
“去年我种植丹参时得到了政府提供的补助药苗,参加了镇上的技术培训,今年丹参的市场价格很好,收入可观。”苏山村的种植大户苏红安说,接下来,他计划采用“一地两茬”的方式轮种丹参和黄芪,进一步发展中药材产业。
晾晒中药材。
永宁镇位于关山林缘区,气候湿润,土壤松软且透气性好,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永宁镇依托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建立了中药材产业园区,成立了合作社,并提供种子、技术支持,签订订单销售合同,带动园区周边群众科学种植,使中药材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药财”。
“我们苏山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模式,辐射带动群众科学种植,吸纳了48人参与中药材种植的全过程,务工人员收入达1.2万元以上。”庄浪县永宁镇苏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晗说。
村民们正在采挖中药材。
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富民产业和致富新路径。
近年来,庄浪县依托其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夯实基础、延伸产业链、优化服务、增加效益,通过“链企带动、集群推动、创新驱动、社农联动”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实现了新的发展。
永宁镇通过探索“支部+基地+农户”和“试验+生产+销售”的3+3经营模式,使富民产业成为全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串户成线、连线成片、点线齐抓、整体推进”的绿色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今年,永宁镇共种植中药材3500亩,主要品种包括党参、黄芪、冬花和丹参。目前正值中药材采挖阶段,预计产值将达到1900万元,除去成本后,每亩纯收入可达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