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张珊 文/图
一直以来,永昌县锚定努力让更多群众实现搬迁致富安居梦、开启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目标,坚守为民初心,“温度”与“力度”并举,举全县之力推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各项任务办实办细、办到群众心坎上。自2022年以来,随着一个个修建项目建成交付,百姓告别低矮破旧住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安居梦一步步成为现实,实现从“忧居”到“安居”。2022—2023年,永昌县累计完成搬迁4622户,涉及新城子、红山窑、焦家庄、城关、南坝、河西堡6个乡镇31个村。
迁新居迎新生
人逢喜事精神爽,搬进新家可把新城子镇南湾村四社村民张吉莲忙坏了。张吉莲一边收拾屋子一边高兴地说:“我是去年搬来的,这儿吃水、生活都很方便。”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在新城子镇和张吉莲一样搬到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上的村民还有80户。
“以前住的是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土房子,生产生活都很不方便。现在好了,自来水、暖气都有。”张吉莲说。
永昌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居住点。
时下,走进焦家庄镇南沿沟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乔迁对联映衬着新住户心里的喜悦,精心装修的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令人耳目一新。住户张均其笑容满面,正在新家中招待前来探访的邻居,和邻里分享着他搬迁的喜悦。
“搬过来的这段时间,老伴很高兴,新房子暖和,不受罪。”77岁的张均其,因老伴行动不便,在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同时,住房安全也成了极大的隐患。自搬进新房后,老人脸上有了笑容,身边的邻居也多了起来,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永昌县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完善落实“1234”工作机制,细化进度、精准调度,多级联动、专班推动,严格按照“优先将受自然灾害威胁程度严重区域群众纳入计划”“应搬早搬、应搬尽搬、常态化认定”相关要求,有序实施2323户6850人搬迁任务。截至目前,入住率100%。
暖身更暖心
搬迁效果如何,群众的满意度是“显示器”。在红山窑镇夹河村,走进搬迁入住村民孙世俊的家中,明亮整洁的客厅,一尘不染的灶台,干净清洁的卫生间,暖气片等供暖设备一应俱全,室内的温馨和暖意瞬间驱散了寒冷。
永昌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居住点。(资料图)
“我们搬到这里感觉很好,房子很暖和,很亮堂。”谈起新家的居住感受,村民孙世俊说。低碳环保的“太阳能+电辅助”等清洁供暖取代了存在煤烟污染和安全隐患的煤炭取暖,干净卫生的冲水式厕所替代了卫生条件差、异味重的旱厕,改善后的生活条件让更多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便利与舒适。
与此同时,在红山窑镇姚家寨搬迁居住点,一栋栋庭院整齐排列,一条条马路笔直干净,家家户户屋内瓷砖洁白、锅具齐全,物件摆放井井有条……八十一岁的老人吴桂英高兴地介绍着住在新房里的幸福感。
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自2022年实施以来,永昌县因地制宜灵活选择,结合全县气候条件差异,在西河特别严寒地区采取“太阳能+电辅助+防冻液”为主供热方式,在东河、清河地区采取了“太阳能+电辅助”供暖方式,满足了各区域使用需求。同时,永昌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定在长期居住房屋安装“太阳能+电辅助”设备,间歇性居住房屋安装“空气源热风机”设备技术路线,确保了经济高效、群众满意。
乐享幸福晚年
近年来,永昌县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居住点上修建了互助幸福院,让“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居家不孤单、健康有人管、生活有保障,在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为村里老人们提供了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最大限度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有效打通农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宽敞整洁的环境、种类丰富的菜肴……老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幸福养老生活。位于新城子镇通信堡村的互助幸福院里,老人们围桌而坐,共进午餐、闲话家常,其乐融融。“这碗羊肉粉汤做得很好吃,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在通信堡村互助幸福院前来用餐的老人连连夸赞。
互助幸福院。
“有了这个互助幸福院,子女们就不用担心我们的吃饭问题了,闲余时间还可以在这边下棋、健身,挺舒坦的。”通信堡村老人不仅在互助幸福院吃得上饭,而且精神慰藉也得到了极大满足。
一菜一汤,一粥一饭。“幸福食堂”开进村子里,有效解决了农村老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随着全县村级互助幸福院的建成投运,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享受到了家门口的基本养老服务,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让老人们“养老不离村”的愿望得以实现。
避险搬迁暖民心,同心共筑安居梦。永昌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建成了一大批既安全又安居、既有颜值又有温度的新型农村,让久困于落后和灾害的老百姓拉开了在“新地盘”上大发展大进步的精彩序幕;同时,永昌县将持续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社会保障等,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