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奶奶的三伏天
2024-07-18 09:12:40 来源:甘肃农民报 作者 王连想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三伏天总是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清晨,当第一缕晨风穿过老旧的木窗棂吹进房屋,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奶奶便在晨光熹微中穿上衣服,开始了她忙忙碌碌的一天。她熟练地生起土灶里的火,又在加了很多水的大锅里倒入淘洗好的绿豆,然后随手扔进两块老冰糖,盖上榆木的大锅盖,回到灶前拉起了桐木的风箱。冒起的蒸汽将整个厨房都笼罩起来,宛若仙境。那钻进鼻腔里的蒸汽也是带着甜甜的豆香味儿的。虽然还未品尝到绿豆汤,但就那有着甜蜜气息的蒸汽也足以将夏日的酷热驱散开了。

午后,骄阳高悬,饮用了绿豆汤的奶奶躺在小床上,她手中的老旧的蒲扇来来回回晃动,驱赶着酷热。

傍晚时分,当夕阳的余晖渐渐褪去,奶奶就将晚餐端到院子里的一棵老槐树下的大磨盘石上了。夏天,人的胃口差到了极点,一整天懒语少食的人面对一盆凉面鱼儿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凉面鱼儿自然就成了消夏避暑,为乏累的一天提供能量的佳品了。

太阳西斜的时候,奶奶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她将白面粉、少量的玉米面儿、少许的食盐和碱一块儿倒进陶盆里,然后加凉水搅拌,直至变成细腻无颗粒,用筷子挑起成流水状的面糊为止。然后把面糊慢慢倒入加了碱面儿的烧开了水的锅里,一边倒一边搅拌,让面糊变得黏稠,直至熟化。再将稀稠适度的面糊盛到带圆孔的罩滤上,一条条小面鱼儿就从孔洞里漏下,落在了下面接着的一个陶盆的清水里。那面鱼儿遇水后更显晶莹,如一条条活鱼般穿梭在清水间。

料汁是提前备好的。香叶、茴香、八角在清水的熬煮下,弥漫出清香,然后滤去渣滓,放凉备用。食盐、白糖、生抽、香醋都放到一个蓝边的小花碗内搅拌均匀。奶奶将它们全端到磨盘石上,然后用罩滤从陶盆中打出一些面鱼儿入碗,再舀些放凉的汤汁浇到面鱼上,加些香菜,一碗自制凉面鱼儿就成了。酸溜溜中裹着几丝香甜的气味,刺激了人的味蕾,让一天没有食欲的人的舌下生起汩汩的酸水。滑嫩的面鱼儿,无须细嚼就钻到了肚子里,大有猪八戒吃人参果的囫囵劲儿。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直吃得肚皮鼓鼓,实在再难塞下才肯作罢。

晚饭用毕,等不得洗碗,我就央求奶奶讲一些过往的旧事。奶奶就像说书人一样,从大伯小时候如何淘气逃学,到当年脾气不好的爷爷生气时如何将一头小猪举过头顶摔下……虽然她讲得毫无次序可言,有时还说得颠三倒四,可我们却听得极其认真。这顿晚饭竟然从暮色四合一直持续到了月亮西斜才不得不散。我的心却还跟着奶奶所讲述的故事情节来来回回地起伏,随后又借助梦乡进入到了一个个故事里。在院子的槐树下讲那过往的事,是奶奶三伏天里的一个特色。

如今又到了三伏天,我又想起奶奶来,虽然她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她的一言一行却深深影响着我。于是回到家,我也做了一壶热水,放至余温尚存,然后摇着扇子,痛饮而下。(王连想)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