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盛夏时节,地处甘肃中东部,六盘山西麓的平凉市庄浪县,36.5万亩马铃薯花竞相绽放,层层梯田花海如潮,在这片热土上科技与农业“双向奔赴”,孕育着一颗颗致富“金豆豆”。
“洋芋开花赛牡丹”,是庄浪人对马铃薯的真情和偏爱。
“小花花”结出“金豆豆”,背靠的是庄浪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及在45万人民“梯田精神”加持下,打造出的马铃薯高端产业集群。
时下,正值马铃薯夏管的关键期,记者走进庄浪县省级马铃薯产业园,示范基地、加工厂,探析产业链上土豆生“金”的发展新路子。
一株“种苗”结薯40到50粒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有好的原种才有好的产量和品质。“ 从自繁自育的‘庄薯3号、4号、5号’,到引进的世界最先进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一项项农业生产技术的品种培育、引进推广,成果转化等,让庄浪县马铃薯产量大幅度增长,为实现马铃薯种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庄浪县农技中心副主任谢文斌说。
庄浪县农技中心是国内39个马铃薯育种机构中唯一一家县级育种单位,育种能力位居第9位,自主选育“庄薯”系列新品种7个。其中,“庄薯3号”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西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累计在西北5省区46县推广8000万亩;“庄薯4号”通过甘肃省审定,成为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主推品种之一;“庄薯5号”于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走进水洛镇李碾村的庄浪县马铃薯原原种科研繁育基地,生长架上的薯苗葱茏茂盛。生长架下,一颗颗马铃薯原原种悬在空中,如同葡萄挂在根须上,沉浸在营养液形成的雾气中,好似正在蒸桑拿。
“这是马铃薯‘雾培法’技术,通过定时喷雾供给马铃薯植株所需要的养分。”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主任周爱爱介绍说,“这种技术平均单株结薯可以达到40到50粒,是传统基质栽培的20到30倍,大大提高了马铃薯微型薯产量,还可以避免土传病害。”
据了解,仅这一个温室就可收获近30万粒原原种薯粒,整个繁育中心一年将生产出4000万粒原原种,为马铃薯大规模种植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庄浪县高标准建成8个马铃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原原种繁育基地300亩,原种繁育基地1万亩,一二级种薯繁育基地7万亩,商品薯基地28.5万亩,着力解决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原种产量不足问题,颗颗原原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种子”。
一条致富路种到36.5万亩
在加大种薯科研投入力度的同时,庄浪县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优化产业布局,一条马铃薯产业的全链条发展之路在庄浪全面铺开,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关山叠翠,薯花飘香。走进庄浪通化镇南部片区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一层层梯田上绿意尽染,一垄垄绿油油的枝叶整齐有序地铺满田间地头,连片的马铃薯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
“去年我种植了150亩左右马铃薯种薯,效益也可观,今年我流转了680亩土地,加大规模种植了马铃薯种薯270亩。”通化镇新庄村的旱作粮食种植大户苏新旺说。
在庄浪,像苏新旺一样的马铃薯产业大户有600多户。如今,在这些马铃薯产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庄浪县种植马铃薯36.5万亩。
庄浪县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我省重要的优质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也是马铃薯的最佳适生区,被纳入国家马铃薯产业集群项目区。
“目前,全县建成万亩示范区8个,千亩示范区14个。”庄浪县农技中心主任李国斌介绍,今年,庄浪县马铃薯产业以建设马铃薯种薯生产强县和商品薯生产大县为目标,以提单产、保面积为主要抓手,坚持项目带动,进一步完善多头种薯繁育体系,扩大种植规模。
一条产业链产值5.8亿元
从一株“小苗”到一颗“土豆”,从“地头土货”到“薯类零食”,再到全国餐桌上的土豆菜品,流汁宽粉……呈现出了一条庄浪县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强劲态势。
近年来,庄浪县依托百万亩水平梯田和先进的脱毒种薯培育技术等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集“繁育、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全县产业链条最完善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是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走进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的马铃薯产品展厅,由土豆加工生产的土豆淀粉,水晶粉条、鲜粉条、流汁宽粉,薯类零食等品种摆满展区。
“当前,我们公司年产马铃薯达30万吨,精淀粉5万吨,粉条1.2万吨,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销往全国各地。”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建勋说,“今年前半年,受天水麻辣烫的火爆影响,我们工厂加班加点生产薯粉,为各地麻辣烫提供原食材。”
目前,庄浪县有马铃薯产业规上加工企业2户,拥有年产5万吨精淀粉生产线2条,1万吨手工粉条和3000吨粉丝生产线各1条,全部采用清洁绿色循环生产工艺,年加工能力65万吨以上,加工鲜薯达25万吨,年销售额达2.1亿元。
深耕细作,土豆生“金”。如今,庄浪县种植马铃薯36.5万亩,鲜薯总产量可达54万吨,总产值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