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杏”好就在唐汪川
2024-07-02 10:49:00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马雪娟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马雪娟

夏收时节,草木繁茂,黄杏飘香。6月30日,2024年东乡县第三届民族文化艺术旅游暨唐汪杏子采摘系列活动在唐汪镇杏花村举行。

2024年东乡县第三届民族文化艺术旅游暨唐汪杏子采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伴着细雨蒙蒙,走进“陇上杏花第一村”——马巷村,千亩杏林高低错落,晶莹剔透、金黄饱满的大接杏、包核杏挂满枝头争“鲜”上市。果农、游客穿梭林间,采摘、装箱,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这几天,马巷村的杏子刚熟,种植户汪生成就接到了许多订单,他和家人紧锣密鼓地进行采摘、挑选、装箱,为订单做准备。在汪生成的悉心打理下,今年,他的4个园子的杏树丰产,一颗颗杏子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我这儿有200多棵杏树,最古老的一棵有近200年的树龄,平均每棵杏树产果一百斤。”汪生成告诉记者,他的园子里除了种植大接杏和包核杏外,还开办茶园,接待游客体验采摘休闲娱乐。靠着这些杏树,汪生成今年预计能收入16万元。

“听朋友说唐汪的杏子好吃,就开车带着家人一起来采摘,轻轻一捏,杏肉和核就分开了,肉厚汁水多,酸甜适口,味道的确不错!”来自兰州的游客张玉莲一手撑着伞,一手捡拾从树上熟透落下的杏子,她听说杏子的采摘期还有半个多月,表示还要再来体验采摘。

在马巷村,像汪生成这样的种植户还有许多。村子道路两边,售卖杏子的摊位一家挨着一家,当地果农将当天采摘的杏子摆放整齐,吆喝叫卖。一筐筐金黄饱满的杏子,吸引着游客前来游玩采购,也铺就了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据了解,唐汪镇种植杏树有500多年的历史。当地土壤多为冲积母质形成的黑红土和沙壤土,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极适宜于杏树的生长。久负盛名的唐汪大接杏,以果实硕大、味甜适口更是享誉西北。截至目前,唐汪镇从事杏树种植的有2800多户,杏树种植面积达1万亩。

春赏花,夏摘杏。东乡县依托杏树已成功举办多届杏花节和杏子采摘节,在今年4月的杏花系列旅游活动中,唐汪镇共接待游客19.26万人次,旅游创收835.6万元。而今年,杏子又喜获丰收,预计产量能达到2000多吨,产值可达4000多万元,户均增收1.4万元。

近年来,东乡县把文旅产业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县域特色美食、民俗风情、农特产品等资源禀赋,依托独特的山川杏林、丹霞地貌、高峡平湖等自然风光,努力打造“十亿级”产业链和特色民俗风情旅游展示区,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2023年东乡县旅游综合收入突破十亿元大关,今年累计接待游客136.78万人次、同比增长172.8%,1-5月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6.31亿元、同比增长150.7%。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