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曹勇
“炒炮”!看似纠葛连连,实则含情脉脉。
炒的自然不是什么“火炮”,而是鞭炮状的面食,是张掖特有的小吃专属名词。
这个有着十足战火味的名字背后,只有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但凡见过、尝过的人,无不始惊、次醉、终狂。
说到张掖“炒炮”,“孙记”是绕不过去的名字。四十载专注炒好一碗面,最终把自己炒成了“张掖名吃第一家”!
1979年初夏,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启幕,在古城张掖市区县府街北什字的临街平房里,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面馆开张了。这个简陋的面馆就是现在“孙记面馆”的前身,面馆里仅能容下2张老式方桌,第一代孙家人就卖起了张掖小吃——“炒炮仗”。
从开张揖客的那天,掌门人老孙就立下规矩,“要让顾客一碗面吃饱肚子”。在那个年代,同样的价格能享受到超值的分量是很不容易的,面馆的口碑随之传开,引得人们趋之若鹜。
到了20世纪90年代,老孙家的面馆能放下6张饭桌了。老孙一家人也在不断探索、改进制作技艺,炒炮的配制方法越来越精到,尤其是卤肉的卤制方法上,除了加入常用调料外,还添加了中药材,改进了口味,营养又解馋。
进入新世纪以来,孙家第二代经营者又将门面扩张,有包厢,有雅座,既方便大众就餐,也能方便商务接待,能同时供200多人就餐的门店前,车水马龙。
“炒炮”虽然是张掖的传统小吃,但过去是有其形但无特色。“孙记炒炮”二代掌门人经过多年摸索,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独创了一整套“炒炮”制作方法。对自创的调制配方严格遵循,卤汁调配论前卫、精深、反叛,只求实惠、快捷、方便,以其“精、鲜、奇、特、色、香、味、形”八绝享誉张掖——
精:甘泉圣水润雪花精粉——选料考究;
鲜:村野育养乃绿色天成——肉质鲜嫩;
奇:把握火候如行云流水——工艺奇雅;
特:祖传秘方与中药为伍——配方独绝;
色:三分红紫盖万仗白银——红白相间;
香:君子迁客必闻香下马——溢馨街邻;
味:人文贵杰亦知味停车——绝妙可口;
形:万仗争雄似百炮齐鸣——品正形佳。
味纯诚信生,形正品自高。上好的食材加上讲究的制做手法、独到浓郁的地方风味,也引得游客吟联作对——
一曰:
一红一白释国人快餐之经典,
半荤半素含物美价廉之内涵。
又曰:
来也可去也可,甘州名吃既可;
忧也罢乐也罢,孙记炒炮吃罢。
无论本土乡人,还是孤旅过客,或喜或忧,一盘孙记炒炮皆能让你心怡意悦,余味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