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田博 文/图
端午节临近,在静宁县手工荷包制作人尹国芳的家里,挂满了手工制作的各式造型独特、寓意丰富的荷包,传统与现代元素交相辉映,鲜艳亮丽,琳琅满目。尹国芳趁着打工上班之余,一边巧手灵动,持续抓紧制作荷包,一边通过快手平台直播,向手工荷包制作爱好者讲解制作技艺,同时介绍出售荷包。
尹国芳手工制作荷包。
“是对传统手艺深入骨髓的热爱,我坚持手工制作荷包三十年。”尹国芳说,她出生于1981年,自幼受到外婆和母亲手工制作鞋垫、枕套、荷包等针工技艺的熏陶,从上小学开始,她便逐渐喜欢并开始学习掌握这门手艺。每当端午节来临,她在母亲精心指导下给自己和兄弟姐妹制作荷包。
结婚成家以来,尹国芳仍然利用工作之余坚持不辍手工制作荷包,每年端午节来临时便在市场出售。她经过多年不断地钻研和创新,如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荷包制作风格。
新式荷包。
尹国芳制作的荷包不仅有传统的花鸟虫鱼、十二生肖等经典样式,还有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如寓意发财的白菜、五彩斑斓的抽象图案等新式荷包,既具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活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一只传统的桃形、葫芦形小荷包卖15元,而时尚的大石榴、白菜荷包就能卖到100元,这类荷包备受年轻人青睐。”尹国芳说。
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复兴,尹国芳制作的荷包,因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寓意,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她每年利用工闲时间制作各类荷包1500只左右,在端午节期间通过批发和零售,总收入达2万元。
精美的荷包。
近两年,尹国芳不仅在当地的传统市场上销售荷包,还在快手平台注册“静宁手工荷包”账号,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销售,将荷包的文化魅力传播得更远。
尹国芳介绍,手工荷包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选料、剪裁、刺绣、缝制等多个环节,一针一线,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心制作。长时间静坐手工制作,她的腰椎、颈椎和眼睛都感到十分劳累,但缘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技艺的执着追求,让她能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坚守并传承着这份古老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