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聚焦中国(深圳)文博会】常天平:让河州泥塑走向广阔世界
2024-05-27 09:43:25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这组《如意甘肃 西北秧歌》泥塑作品,是特意为参加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创作的。”连日来,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甘肃馆里人流如织,常天平泥塑作品展台前人来人往,与会嘉宾和观众不时驻足欣赏,仔细询问,作者常天平则一遍遍详细介绍。

常天平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第一批临夏州非遗泥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获全国职业技能“高级传统工艺师”、临夏州“河州工匠”等称号。

(一)

“以前带的是小件,这次带来的《如意甘肃 西北秧歌》泥塑作品,长6米、宽2.4米,共108个人物。”已是第五次参加深圳文博会的常天平,善于观察和总结,他发现,大西北风格豪迈的作品在南方很受欢迎。为此,常天平师徒三人耗时两三个月,精心做出这组泥塑作品。

跳起十字步、唱起秧歌曲、舞龙耍狮子……泥塑《如意甘肃 西北秧歌》反映了陇原儿女在丰收之后,满怀喜悦之情载歌载舞的场景。

放眼看去,这108个人物,可不是随意“捏造”的,个个着装不同、动作各异、表情丰富,令人赞叹。泥塑《如意甘肃 西北秧歌》分三个部分——

仪仗队、鞭子手、唢呐手……第一部分是文化组,为眉户戏进场场景。秧歌队由“财宝神”在前引导,“财宝神”由毛老僧、掌灯官和钹鼓手组成。“财宝神”在前边演唱与群众对唱互动,其他人员在后面边走边唱秧歌曲。仪仗队之后,压轴的是腾云驾雾的盘龙,体现龙马精神。

高月灯、耍狮子、猪八戒背媳妇、王婆卖瓜……第二部分是气氛组,也是文艺组,由善唱能跳者扮演。

踩高跷、划旱船、太平鼓队、四马攒蹄、牡丹开花……第三部分是压轴组,锣鼓喧天,营造热烈气氛。

(二)

除了《如意甘肃 西北秧歌》组件,常天平还带来了近期新作——童趣系列小品类泥塑作品。

丢石子、滚铁环、斗鸡、木轱辘车、打弹弓……一件一件看过去,个个惟妙惟肖,令人欲罢不能。

你看,玩老鹰抓小鸡游戏的小朋友多开心、多投入、多紧张,最后一个小孩的一只鞋掉了都顾不上捡,前面小朋友的裤子都被后边小朋友拽下来一小截,竟浑然不知;

你看,放鞭炮的小朋友,双手捂耳,仿佛噼啪的鞭炮声真的响了似的;

……

“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玩这些游戏长大的。”常天平告诉记者,创作这些童趣系列小品类泥塑作品,就是想勾起美好童年回忆,留住乡愁,留住传统文化。

(三)

此次参加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常天平还带来了创新作品——由泥塑升级而成的泥瓷作品《龙宝宝》。

张着口、顶着两只龙角、戴着肚兜……《龙宝宝》憨态可掬,很受欢迎。

“泥瓷不像泥塑那么易碎,不怕水浸雨淋,也比泥塑素胎多彩。”常天平告诉记者,2021年,他受邀参加了一个全国性提升培训班,发现比起自己玩泥巴,景德镇才是真正的高手,“都把泥巴玩成黄金了,是真正的‘点土成金’啊。”此后,常天平在陇原大地四处寻找适合烧制的泥土,在N次尝试后,终于找到一种泥土,经1111℃烧制,用自己创造的釉水,“为泥塑上釉,变成真正的泥瓷艺术作品。”

这一尝试,几乎是革命性的,也为泥塑市场打开了通向广阔世界的一扇门。

今年3月,常天平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量身打造了以永靖恐龙为原型的“龙龙”和以和政羊为原型的羊羊作品。

“每次都收获满满。”无论参加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还是参加各类培训,用心的常天平总是有不同收获,有一点在他心里渐渐成为“执念”——

将全国优秀技艺“嫁接”到河州泥塑,以黄土高原泥土创作的泥塑作品、烧制的泥瓷作品,带着西北独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味道,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