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序幕缓缓拉开,雨水便是万物萌发的序曲,轻轻拨动着季节的弦。
自古以来,雨水节气被赋予了无限的诗意与情感。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春意盎然的开始,是冰雪消融、河流唤醒的标志,是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的信号。“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宋代刘辰翁的这首《七绝雨水时节》把雨水时节的情景描绘得形象且生动。
“雨水”,顾名思义,意味着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渐柔,寒霜退尽,细雨如丝,润物无声。天地逢甘霖,春意便可知。唐代诗人韩愈有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这是多么细腻柔婉的描述,将丝丝春雨比作柔滑的酥油,可见春雨吻于大地,正如慈母之手抚育儿女。“拔尽新秧插尽田,出城一眼翠无边。”春雨不仅滋润了田野,更染绿了远山,带给人们满目的生机与希望。
雨水时节,最是适合踏青赏花。“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迎春的花儿早已含苞待放,只待一场春雨,便竞相含笑而现,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斜风细雨,一夜雨飘落,一树杏花开。春天的雨,一场暖着一场,一场雨,带来一场新生,雨落花开,难怪唐代诗人杜甫留下“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千古名句。雨水润春,鸟语花香,满目春色,满心欢喜。
雨水不仅仅带来了美景,它还孕育着农事的希望。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春雨贵如油”,正是这及时的雨水,为冬小麦提供了生长的力量,为新的一年播种希望。
雨水也是别离与重逢的美酒。渭城的朝雨,湿润了王维笔下的那片青青客舍;而王昌龄感怀的“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也让这春雨多了几分离愁别绪。细雨纷纷落,化作送别的酒,每一滴都倾注着深情。
雨水总是带来新生和希望。在这个节气里,人们脱下了厚重的冬衣,换上轻盈的春装。儿童在雨中嬉戏,老人们在檐下品茗,青年们在桥上许愿。季羡林在《听雨》里写“一年春日坐于屋内读书,屋外有细雨落檐,原本喜静的人,那时,竟有飘飘欲仙之感,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喜悦,文字似乎也活了起来。”雨水不仅滋润了万物,也滋润了人们的心田。
“雨洗青山净,春蒸大野融。”雨来,万物萌发,生命蓬勃,我爱这雨水纷飞的季节,它给了我们一个温柔的世界。每一次雨过天晴,扑面而来的清新让人顿觉从头到脚焕然一新。那些关于雨水的诗句,就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种子,随风飘洒在我心田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
春风化雨,散入人间。在这个温润的时节里,感受自然的节奏,享受生活的美好,等待春天的花开,迎接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田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