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曹勇
2月2日,农历小年,一场小雪不期而至,放眼远眺,巍峨的祁连山银装素裹,气温骤然下降。
芦纯收起了直播设备,从汽车后备厢拿出一包膨化玉米秆,这是马鹿最喜欢的“零食”,早有几头机敏的马鹿循着气味试探着走来,其中一头胆大的直接靠近“上嘴”,一根玉米秆很快下肚,尝到“甜头”的马鹿又开始“讨好”,只见马鹿低下头颅,想蹭蹭芦纯,摸摸鹿角,芦纯再次拿出了一根玉米秆……
像这样,人与鹿和谐一幕,自2023年10月1日以来,几乎天天上演。
“鹿迷”芦纯
今年32岁的芦纯来自于黑龙江,是一名纯粹的“鹿迷”,尚未成家的他自2022年6月自发来到肃南县神鹿公园,与鹿“结缘”,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202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别人介绍,位于祁连山海拔3000多米的肃南县神鹿公园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甘肃马鹿集中驯养中心产区,芦纯心向往之。随后他便辞去金融行业工作,单向3000多公里从遥远的东北来到了西北肃南。
“这里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马鹿资源,而且马鹿很有灵性,身形矫健,性情温顺。”第一眼看到马鹿,芦纯就被深深吸引了。原本打算只是看看的他,再也没有离开的打算了。为了每天能够看到马鹿,芦纯甚至在草场上支起了一顶帐篷常驻,每天都与马鹿嬉戏玩耍,他的衣服甚至被马鹿角不小心刮破。久而久之,马鹿接受了芦纯,把他当成了朋友,而芦纯对马鹿的喜爱之情更甚。
直播马鹿
随着对马鹿的逐步了解,芦纯也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那就是大力宣传甘肃马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马鹿、喜欢马鹿。
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身为“网红小白”的芦纯,开启了自己的抖音号“神鹿王国”,自此以后,无论寒来暑往,芦纯每天都乐此不疲地在草场上直播马鹿生活场景,马鹿吃草、打闹、休息场景,都成了芦纯直播的内容。
因为喜爱,成为执着。随着芦纯每天早、中、晚三场3个多小时的直播,众多的网友开始关注“神鹿王国”,粉丝量也从最初的“0”涨到了6万多。最多时候,直播间能有10000多粉丝围观。
“为什么叫马鹿?”“因为它长的像马一样高大。”直播间内,面对粉丝的各种“刁钻”问题,芦纯也俏皮地互动着。“鹿小宝”“哼哼”“吃货”“二弟”,隔着屏幕,粉丝给鹿场的马鹿起名,直播间热闹非凡、笑声不断。
“带火”马鹿
“鹿在中国文化里,与禄同音,是财富和自由的象征,更有健康、美丽等寓意,因此,祁连山马鹿自带流量,在直播间有很高的人气。” 伴随着芦纯网络直播,甘肃马鹿“火了”,这也给原本从事马鹿养殖、鹿产品生产研发的甘肃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旭忠带来不小的“麻烦”。
“最多的时候一天来了上千辆车,一度造成了道路拥堵。还有30多家旅行社纷纷来电咨询合作。”杨旭忠原本以为芦纯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玩玩就走了,最初也没有阻止他进入鹿场,没想到他这么执着!看到有这么多人喜欢马鹿,这也是杨旭忠没有想到的。“芦纯刚来时白净帅气,经过一年多风吹日晒,脸都变成了黝黑色。”
麻烦也是机遇。杨旭忠敏锐地意识到: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甘肃马鹿集中驯养中心产区,公司是一家有着66年甘肃马鹿养殖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生产的鹿茸、鹿血等为主要原料的40多种产品品质优良、风靡一时,但随着近年来各种因素叠加,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连年亏损,“发展旅游业,这也许是鹿场新发展的一次新机遇。”
牧旅融合
以牧促旅,牧旅结合。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2023年6月,肃南县神鹿公园正式开建,短短4个月时间,3.8公里游客栈道、3个观景平台、高原滑草及10公里的道路建设工程完工;2023年10月1日,神鹿公园正式开园。
“通过游客栈道把人管起来,把鹿放出来,游客和马鹿可以安全零距离接触。”这一全新的旅游新体验,让景区瞬间“人气爆棚”,开园第一天游客达4000多人,到目前为止4个多月时间,共接待游客达4万余人,游客不时抚摸鹿角,与马鹿合影、投喂食物,神鹿公园内的甘肃马鹿成了“网红”,神鹿公园也于2023年底被正式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这是肃南县一个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典型示范项目,也是肃南县为加快马鹿特色养殖产业与生态保护、生物制药、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一产马鹿养殖,二产鹿产品深加工开发,三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杨旭忠心中的宏伟目标是,通过“以牧带旅、以旅促牧,牧旅融合、接二连三”的发展模式,加快带动肃南县旅游产业、健康产业的发展,助力农牧民增收做出积极的贡献。
祁连山林区是甘肃马鹿的主要产地之一,有岩画考古爱好者在肃南县榆木山上探索发现了距今3500年的鹿刻岩画,据此推断祁连山马鹿早在3500年以前就在祁连山有活动踪迹。肃南县鹿场始建于1958年,当年捕捉11头野生甘肃马鹿开始人工驯养, 家养成功,至1963年有甘肃马鹿39头,此后少量捕捉,以自群繁殖为主,目前神鹿公园有马鹿600多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在芦纯拍摄的一段视频中,一头长角的马鹿 仰天“呦呦——呦呦——呦呦——”的叫声,回响在祁连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