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红色”画笔绘就好“丰”景
2023-12-25 11:36:00 来源:​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干部 吴瑾

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干部 吴瑾

四季轮转,在陶罐上划过斑驳的倒影,诉说着一个古老村庄的前世今生,田间小道、屋舍俨然,农家院落、静谧安然,有扑面而来的清新爽朗,有虫鸣鸟叫的怡然自得,更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广阔田野。一步一景,皆是最抚人心的归园田居景象……这些串联成片的美丽乡村背后,正是临洮县洮阳镇坚持党建引领,抓实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洮阳镇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路径,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笔、绿色发展为墨,写好乡村振兴“三篇文章”。

写靓环境文章提颜值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发展思路,洮阳镇坚持以“党建引领+美丽经济”,推动美丽经济、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巷道、美丽乡风“五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先后创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示范村3个,县级示范村11个。

洮阳镇确立从环境整治先入手,同步跟进设施配套,进而改善群众生活理念,最终形成常态长效的工作思路,构建“党员带头示范、群众自主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和调度、通报、考核等全链条推进落实机制,构建起了人人参与、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人居环境整治格局。

全镇累计争取示范村创建资金共计8166.38万元,累计硬化通社路10条3.7公里、入户路2.5万平方米、新建排水渠4.3公里、灌溉渠25公里,发动广大群众在村主干道两旁以及房前屋后闲置土地修建小菜园、小果园等1500余处,实施改厨示范户196户,创建美丽庭院1500户,实施卫生厕所改造5255座,全面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村庄颜值。

洮阳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改善环境,一幅“党旗红、乡村美、村民乐”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写实土地文章强基础

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洮阳镇把土地规模流转作为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边家湾村是洮阳镇打造的第一个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也是洮阳镇推行“土地碎片化”治理模式的第一村,三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景象,因为土地零星分散、种植收益率较低,群众普遍“有地不愿种”。

为加快土地流转,洮阳镇坚持党建引领,在边家湾村探索推行“土地碎片化治理促产业发展”模式,由村委会对农户闲散土地进行统一流转,并按照“六个统一”标准,累计建成双层钢架大棚260座,配套修建产业路4.4公里、水渠3公里、机井2座,种植蔬菜产业1000亩,示范带动90户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

同时,洮阳镇灵活运用“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在边家湾、兴荣、六合、卧龙、双联等村搭建双层钢架大棚326座,着力构建“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振兴链”的新格局,持续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效能。

写好文明文章聚合力

在洮阳镇,说起谁家孩子孝顺家风好,大家心里都有杆秤。谁不希望自家的好家风、好家庭被别人夸?洮阳镇通过“最美”系列评比,评比出模范榜样,不仅是对“真善美”的一种弘扬,也是对其他家庭的示范和激励。

如何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延伸乡风文明的触角?洮阳镇创新推进“一约二会二评三比三访”乡村治理工作法,建立常态化开展“三委”治村、“六会”理事工作机制,全力构建党建引领“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开展“支书述、群众评,村上事、共同议”活动,有效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探索村民“道德储蓄银行”积分管理,定期开展“百姓夜校”宣讲学习,先后评比“好婆婆”“好媳妇”“学法用法”等先进示范户150户,开展各类宣讲活动50余场次,在全镇范围内树立了“赶超比学”良好氛围,通过创建与培育,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真正做到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本文为“二十大领航振兴路”主题征文活动三等奖作品)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