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乡村振兴局 闫安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乡村振兴干部,我们必须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入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智慧和力量,把激发出的信念信心、热情激情转化为乡村振兴中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促进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一、守住一条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为我们持续有效做好脱贫成果巩固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发挥内力,紧盯收入监测标准,持续发挥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管理系统预警作用,落实落细“一键报贫”机制,深入开展大排查活动,规范识别纳入、精准帮扶、风险消除等过程管控,跟进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和稳定消除风险。强化有效衔接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完善项目编制流程,扎实做好项目的前期论证,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加强项目实施调度,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三个一”清单和“五个一”包抓机制,不断厚植脱贫地区的生产生活基础。另一方面,要巧借外力,主动加强与天津协作区、中央定点单位对接联系,强化劳务输转,深化消费帮扶,扩大协作范围,在招商引资、项目争取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推进“一县一园”建设、“百村振兴”计划和“万企兴万村”行动,争取在文化旅游、生态环保、装备制造、乡村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推动协作帮扶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标准迈进,切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完善联农带农,不断夯实脱贫群众增收保障。当前,产业就业收入是确保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关键,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要精准谋划产业项目,大力推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对财政资金、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项目全面落实联农带农责任,做到对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与联农带农的数量和效果相挂钩。积极推进就业帮扶基地、就业帮扶车间等建设,促进不能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进一步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调整优化岗位和职责,做到只增不减。同时,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完善“三类人口”帮扶措施、破解到户资金配套难题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庭院经济政策灵活、短平快、可持续的优势,通过政策激励、奖补拉动等措施,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持续稳定增加脱贫人口收入。
三、坚持示范引领,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当前,庆阳市一些示范村规划编制较为滞后,建设混乱,有新房无新村。要以高速、高铁、国省道沿线和城区、乡镇街区、景区周边“三线三区”为重点,围绕“看得见、摸得着、立得起、传得下”,将关中文化元素、黄土高原特点和陇东民居特色贯穿到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对不同村庄采取不同的模式实施创建。围绕项目建设,继续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围绕改善面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解决影响村容村貌的关键问题入手,打好“拆、治、改、美”组合拳,彻底消除农村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围绕乡村治理,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大力推广道德银行、爱心超市等管理模式,大力开展文明村镇、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选树活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踔厉奋发、乘势而上、真抓实干。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我们将严格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总要求,奋力谱写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章。
(本文为“二十大领航振兴路”主题征文活动一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