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敬瑞 文/图
近日,走进崆峒区峡门乡王店村养羊大户牛宝军家中,慕名采访这个十里八乡闻名“羊倌”,笔者看到,牛宝军家的羊舍里200多只山羊膘肥体壮、毛发顺亮,一个个好奇地探出脑袋,露出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
养羊基地。
“养羊不但要有技术,懂科学,会管理,我每天要给200多头羊清理羊粪、检查羊圈、投喂饲草……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我养的羊身体强健,肉质肥而不腻,告诉你一个秘诀,如何养出更好的羊,品种选择、饲养方式、经营理念都很重要”。牛宝军自豪地说。
近年来,崆峒区峡门乡依托传统养殖优势,帮助群众了解熟悉政策,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面落实政策补贴,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态势,科学合理地发展庭院经济,让方寸庭院不仅成为家家户户的“避风港”,更成为群众增产增收的“聚宝盆”。
在牛宝军的精心饲养下,羊圈干净整洁,羊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他不断地摸索,研究了一套独家的养殖方法,羊群整体存活率和出栏量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销量和口碑都声名远播,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多年养殖经验的积累,牛宝军的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他深知一家富裕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真正的富裕,牛宝军积极发挥产业带头人作用,把自己摸索的养殖技术传授给身边的养殖户,带动周边养羊户一起“发羊财”。
目前,峡门乡共有羊产业养殖户196户,羊存栏7031只,按照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崆峒区峡门乡在发展庭院经济上持续用力,通过政策宣讲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成为家庭收入的“聚宝盆”,更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