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董杰 靳拴龙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村镇,和不少地方一样,草峰镇曾经也面临着耕地碎片零星、生产组织分割、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这里地块零碎,最大田块只有2亩,小的半亩不到,田间落差达到1.5米,无法机械化种植,加上青壮年人口流失,存在严重抛荒现象。
为了破解田块零碎、抛荒等问题,当地鼓励有管理能力、有技术水平的农民承包零散耕地,集中流转、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重点扶持。
近年来,崆峒区以村为单位,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专业化合作社经营模式,同时创新采用“党组织牵头+市场主体经营”的新模式,开展专业化合作社经营为主要内容的集成改革,形成了“党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乡村创新组织形式,取得良好成效。
从2021年到2023年,该区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1万亩。“小田”变“大田”的改造,推动了农田“优质、集中、连片”,真正让“粮田”变成“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