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芳艳 高虹 文/图
秋风送爽到门前,谷物金黄心开怀。眼下,正是玉米收获的关键时期。在红寺镇化沟村村民姚永东的耕地里,2台玉米收割机正在进行玉米收割作业,全程精量收割,无漏收、漏割。
机收机耕实施现场。
“今年我种了30多亩玉米,长势喜人,现在要抓紧收割。往年都是电话联系外地机械收割,今年政府给我们安排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从病虫害防治、收割到深耕都是由咱们县合作社的机子来地里服务,真是省钱又省力。”不到一上午时间,30多亩玉米全部收割完成,这使姚永东今年的农耕生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小麦归仓。
近年来,静宁县坚持以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小农户为重点,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大力培育多元化专业服务主体,形成政府引导、便捷高效、全链受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县域内小农户在“耕、种、防、收”过程中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难题,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着力推进全县粮食生产实现稳面积、提产能的新局面。
静宁县各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主体,从开始探索到如今逐步完善规范化运作,不仅有效节约人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还增加农民收入。
玉米收割现场。
“今年我们合作社争取实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已为灵芝、原安、界石铺三个乡镇1万余亩小麦提供机械化收耕服务,同时完成8500余亩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收割及深耕服务,为1380余户农户提供省时省力又高效的社会化服务,让他们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静宁县利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亚莉说,“我们合作社作为为小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今后要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拓展服务半径,与农户形成紧密联结、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全县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