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网讯 甘谷县坚持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全面抓实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人才乡村振兴等各项重点任务,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明显。
(甘谷县基层党建工作会对全县党建工作进度安排部署)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政治定力“压舱石”。全县各级党组织坚持和完善“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累计开展专题研讨860余次、讲党课1520余次。举办全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6期2900多人次,组织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参加全国视频培训班,选派14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各级调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持续健全党支部联系点制度,25名县级领导先后深入包抓乡镇和分管联系部门,调研指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党员大会、支委会、党课开展率和录入率均在98%以上。
(甘谷县六峰镇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现场培训)
突出政治标准,配强乡村振兴“领头雁”。以乡村班子集中分析研判为契机,先后提拔任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75人。选派40名年轻干部到征地拆迁等阶段性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墩苗”锻炼。持续加强村干部队伍管理监督和能力提升,对405个村级班子和133名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开展综合分析研判,优化调整村级班子125个村干部167名,鼓励引导89名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乡村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着力选派工作能力强、农村情况熟的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先后调整轮换驻村队员127人。对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清单式”开展督查检查,对打卡不及时、履职不到位的乡镇和个人进行了通报问责,倒逼驻村队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采取集中引才、组团招聘等方式,三批次引进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58人,进一步补齐了人才短板。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7期575人,对合作社、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开展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新修建的甘谷县觉皇寺村党群服务中心)
注重强基固本,建强乡村振兴“攻坚队”。建立发展党员县级预审制度,新发展党员162名。做实做细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对照5类分类标准,精准设岗定责。着力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运用信息化手段,排摸跨市流动党员76名、跨省流动党员81名,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微支部”430个,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5个、红色驿站20个。推荐全市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16人、全市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0个、全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16人。持续建好用好村党群服务中心,投资460万元新改扩建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13个,不断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补助450万元建设乡镇干部周转房3个,设立村干部关爱基金200万元,有力保障了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环境。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的原则,排摸确定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6个,坚持“一支部一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6名县级包抓领导到村调研问题,解决实际问题21个。
(甘谷县安远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阳光玫瑰种植大棚)
深化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坚持以“六治”融合为抓手,建立“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四级村级网格治理体系,全县设立网格党支部597个,党员联系户4272户,覆盖党员1.2万名,带动农户1.94万户,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持续做实做好“七篇文章”,投资950万元建成乡土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投资1230万元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19个,有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221.23万元,村均22.77万元,20万元以上的村占88.15%。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在礼辛镇陈庄村建成红色记忆展厅、烈士纪念馆1个、红色主题广场1处、红色文化长廊1处,有效保护了红色遗址,传承了红色基因。(通讯员 牛云波)